【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脱贫户的“脱单”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脱贫户的“脱单”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13 19: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0日第4版(本报记者 李弘扬)当吴满金在2015年告诉父母,她想与距离她家乡10公里的十八洞村的一个男人结婚时,她被拒绝了,因为在那里长大的母亲深深记得这个村子当年是多么贫困。

由于多山的地形,十八洞村的每个村民平均只有500平方米的耕地,仅供勉强糊口。2013年村里人均收入仅为1668元人民币(239美元)。

扶贫工作队前任队长龙秀林说,当2014年第一次到达那里时,他就意识到主要的问题是人口的负增长。他在那里的第一年,有12名老年人死亡,而只有两个婴儿出生。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市里打工了,这让村民们整体上很难增加收入。

“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和单身汉。没有女人愿意嫁到这里。所以在帮助她们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我开始为单身汉们安排相亲,不仅是为了提高出生率,更是为了让这些人团结起来,有自己去挣钱、养家糊口的动力。”

这就是吴满金有机会在2015年遇见十八洞村民龙先兰的直接原因。

吴满金说,她当时报名参加相亲只是为了好玩,并没有告诉父母。大约有3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参加了那次相亲大会,“比赛非常激烈”。当其他人唱歌、表演乐器、吃辣时,龙先兰一口气表演了很多俯卧撑,向全场的姑娘表白说自己有一身力气,可以为心爱的人遮风挡雨。这赢得了吴满金的芳心,她决定尝试与这个有趣的龙先兰交往。

但是因为龙先兰曾经的潦倒,吴满金的家人全都反对他们的交往。原来,龙先兰的父亲多年前死于疾病后,母亲再婚,将龙先兰独自留在一间破旧的空屋里。在这之后,饱受打击的他开始酗酒,收入也非常不稳定,度过了一段极度贫困的“浪子”生涯。

吴满金说:“我不在乎。不管他是谁,我都会和他在一起,不会放弃。”

2015年,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为龙先兰争取了50,000元的贷款,帮助他发展养蜂事业。2016年,吴满金便辞去了原本在超市的工作,嫁给了龙先兰。

在接受扶贫工作队的培训后,龙先兰今年逐渐将蜂箱数量增加到300个,并在村里成立了蜂蜜合作社,业务越做越红火,2019年他赚了大约40万元。今年三月份,夫妻俩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宝宝。

46岁的施成云是另一个幸运的村民,他不仅在村里遇到了未婚妻,而且摆脱了贫困。

自从2011年父亲去世后,他从浙江省台州市回到家乡当木匠,以便照顾他86岁的母亲。“我的母亲不识字,一辈子没出过村子。她见过火车,但从来没有坐过火车。她就像这村子里的一棵树一样,她不能离开这片土地。”施成云说。

但是生活在一个贫穷村里,施成云也失去了许多社交机会,尤其是更难认识合适的姑娘。所幸,随着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访问这个偏僻小村,施成云得以在2018年结识一个35岁的邻村姑娘。这个姑娘现在已是他的未婚妻,正计划着今年结婚。

施成云说,“我以前在村子里很羡慕那些夫妻。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灵魂伴侣,我真的觉得很幸运。她在工作上、精神上都给我很大的支持,以前我很容易觉得累、觉得丧气,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他在村子里做木工,每年可挣一万多元。

自2015年以来,龙秀林见证了十八洞村大约30个单身男人与其他村子的姑娘结下姻缘。“他们结了婚之后都更有责任感,而且更努力挣钱。”龙秀林补充说,“这很重要。如果没有人想在这个村子定居,即使配备好了设施和技术资源,村子也繁荣不起来。”

根据当地政府的数据,2016年,十八洞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533人已全部脱贫;2019年,该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4668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