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浅山区保护规划草案今起公示,人口规模、建筑规模将双控

北京浅山区保护规划草案今起公示,人口规模、建筑规模将双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13 18: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7月13日电(记者 辛闻)记者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从今天起至8月12日,《北京市浅山区保护规划(2017年—2035年)》(简称《浅山区规划》)草案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上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建议。

浅山区位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优美、生物物种多样、资源矿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首都重要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规划统筹考虑地形地貌特点和城乡治理要求,以乡镇(街道)为基本单元,以北京高程系100米—300米的浅山本体为基础,结合城镇开发边界细化形成了浅山区保护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833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9.5%。

浅山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浅山区是首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浅山区规划》提出,将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环境治理能力展示窗口、特大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地区、山区居民共享共生美丽家园和千年古都历史文脉传承源地。

北京浅山区将以文化带建设为纽带,以功能板块为抓手,构建“两带、三区、多板块”的总体空间格局。两带是指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形成区域整体文化脉络。三区指东北部水源涵养和生态休闲区、中部首都功能延伸区、西南部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区,结合区域保护与发展重点划定,明确区域保护和建设要点。

浅山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北京浅山区总体策略规划,划定六类生态治理分区,包括六类生态治理分区:森林生态保育区、林断带与宜林荒山植被恢复区、废弃矿山修复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地灾高易发区和生境修复区。

根据规划,浅山区将锁定上限,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优化用地布局,落实减量要求,严控山脚线以上山区开发强度,逐步降低浅山区整体开发强度,实施人口规模、建筑规模双控,提升绿色生态空间比例,营造和谐的人地关系。

同时,浅山区将强化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和对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持续抓好浅山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坚持控增减存,恢复生态环境。

浅山区生态安全格局示意图

浅山区还将整合丰富的历史资源与当代精品工程,构建茹古涵今、珠联璧合的20处文化景观,形成蕴含生境—画境—意境多重境界的景观风貌体系。

浅山区文化景观格局示意图

据了解,《浅山区规划》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简称《总体规划》)治理转型要求的落实,将积极推动从目标愿景式规划向治理型规划的转型,建立实施保障机制,保障规划可实施、可监督、可评估。

《浅山区规划》批复后,北京市将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将规划的美好蓝图变成积极构建更加有效的首都治理体系和切实提高首都治理能力的生动实践。

 

 

(辛闻)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