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青贮技术助推宁夏中卫奶产业节本增效

苜蓿青贮技术助推宁夏中卫奶产业节本增效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13 17: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长期以来,苜蓿在宁夏中卫市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晒制青干草后作为奶牛饲草。今年,宁夏香岩集团引进了苜蓿青贮技术,不仅让优质牧草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助推奶产业节本增效。

7月进入盛夏后,在宁夏沙坡头区迎水桥镇牛滩村千亩紫花苜蓿种植基地,4台大型苜蓿收割机正忙碌着,随着机器的运作,成片的苜蓿被吸进机械“肚内”,接着吐出了粉碎后的苜蓿。“这是我们收割的第二茬苜蓿,每天各类农机要工作15个小时,赶在苜蓿开花前全部收割完成,这样才能确保牧草营养成分最高、品质最好。”宁夏香岩集团副总经理魏进武告诉记者,整个苜蓿采收过程包括割草、搂草、捡拾、粉碎等多个环节。

魏进武介绍,紫花苜蓿是牛羊的优质饲草,所含蛋白质比较高,以往公司养殖场主要购买进口青贮苜蓿,成本比较高。去年,他们公司在迎水桥镇牛滩村流转了5000亩土地,其中3000亩种植了紫花苜蓿。为了节本增效,经过多方考察,他们引进了苜蓿青贮技术。“以往的苜蓿一年收4茬,通过青贮压窖技术,现在一年可以收5茬,一亩成本节省300块钱,每亩增收500元。再一个压窖青贮苜蓿比苜蓿干草的蛋白含量高25%,增加了牛的转化率和消化率,奶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宁夏香岩集团通过土地集约化流转和订单的模式,在沙坡头区建设了优质高效饲草料生产基地5万亩,主要种植粮饲兼用玉米、紫花苜蓿、燕麦草、冬麦牧70等牧草,购置农机具设备150台套,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模式。

“今年我们试种了3000亩紫花苜蓿,通过压窖青贮,技术方面引进,品质和质量前景可观。明年打算扩种到5000亩,除了自给自足外,也可以提供给周边的规模养殖场,这样随着我们饲草种植面积的扩大,将逐步替代进口饲草,助推我市奶产业节本增效。”魏进武说。(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吴进 任浩)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