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从中俄战略协作到“一带一盟”对接,打造地区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7-10 19: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7月8日,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两国领导人强调“坚定相互支持”。这是4个月内中俄元首第4次“电话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认为,中俄共同抗疫的经历正转化为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发展的新动力。分别由中俄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相互对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是国际合作、化危为机的典范,也成为区域发展、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

中国和俄罗斯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是风雨同舟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两国关系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中俄合作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滞,还拓展了新领域和新方式。

相互支持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紧密相连。人类本是同一个地球村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病毒对全人类发起的挑战面前,世界各国都是受害者,也是抗击疫情的贡献者,唯有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多次通话,就更好开展疫情防控合作交流协调,体现了中俄高水平的战略沟通和战略协作。在中国抗击疫情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俄方给予我们真诚帮助和宝贵支持。面对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中方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俄方提供了医疗物资援助,并为俄方在华采购急需物资提供了便利。

特别是,面对个别国家罔顾事实的无理攻击与抹黑,肆无忌惮制造和传播“政治病毒”,中俄双方相互支持,彼此仗义执言,构筑了抗击各种病毒的坚强堡垒。

由此可见,中俄共同抗疫的经历,正转化为推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向前发展的新动力。当前,俄方正全力防控国内疫情发展,中方也面临疫情反弹压力。我们要继续相互交流和借鉴有益经验,开展疫情信息共享、药物和疫苗研发合作,以抗疫合作为契机携手打造中俄卫生健康共同体,不断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深走实。

对接合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扎实推进,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尽管受到疫情干扰,“一带一路”倡议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3.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比中国进出口整体增速高4.9个百分点。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这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动力十分强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五个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亚美尼亚)为国际社会共建“一带一路”树立了典范。自2015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以来,“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经贸、能源、农业、运输、通信、数字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欧亚大陆建立高水平的经济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其是去年10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的正式生效,为双方在经贸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和建设性对话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保障。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化危为机

目前,中国是欧亚经济联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欧亚经济委员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额占联盟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29.3%,比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高21个百分点。

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联合声明签署五周年之际,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深度对接,不断为促进地区一体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全球贸易受疫情冲击,出现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俄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9%。其中,中方从俄方进口同比增长10.1%,俄方已连续4个月占据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前三位。

中方愿同俄方继续加强全方位合作,携手化危为机,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两国经济发展塑造新的动能,为区域经贸合作创造更多互利共赢的发展机会,为世界经济复苏打造新的增长点。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文章原载于中国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观中国”)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