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整版专题报道截图
后工业化时代,未来的城市文明该是一种什么样子?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长沙,或许可以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答案。
“长沙是创意之都,活力之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沙的创新发展与长沙人民的热情好客深深地打动了我。”一位德国青年曾参加了2019年长沙国际媒体文化节暨“一带一路”青年创意和遗产论坛,被长沙的传统文化与创意精神所吸引长沙正以开放者的视野,为全球青年缔造梦想之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代表在现场观看新媒体艺术展演
5月20日,“2020‘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特别对话”活动再一次瞩目全球。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吸引了6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青年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有关专家参会。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论坛以线上的形式举行,活动以“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的青年担当”为主题,讨论新冠肺炎给全球带来的影响,这也是我国首次以线上方式向世界青年展示疫情防控成果。
特别对话展示了长沙在创新引领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在国外攻读环境政策硕士学位的林晨晨说:“感谢这一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让我知道了青年能如何为国家与社会效力,我也找到了更高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与发展高级项目专家丹尼斯·巴克斯 (Denise Bax)也表示:“本次论坛展示了青年一代的风采,他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也能从长沙看到世界的未来。”
长沙发布C+C全球青年创新伙伴关系计划
活动期间发布了为期5年的C+C全球青年创新伙伴关系计划,主要是聚焦创造力与文化,并计划邀请1000余名世界各地青年来长沙开展文化交流与产业经济合作,其中约100名优秀代表将留在长沙开展创意驻留和创新创业。长沙市每年都会为青年创新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引导,旨在吸引青年人才落脚“星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之一的《长沙倡议》中点出,青年是最有想象力、最有创新精神的人群。长沙在加强与世界青年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创造了较多的形式,除了“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外,还连续举办了6届互联网岳麓峰会,成功为各国青年搭建了文化交流、心灵沟通的平台,2017年11月就曾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媒体艺术之都”荣誉称号。
随着长沙国际“朋友圈”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年们开始认识长沙、了解长沙,并最终爱上长沙。
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在互联网岳麓峰会上致辞
文化与商业广泛联姻
一千多年前,中国发明的烟花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长沙烟花更引领行业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对创新的愈加重视,长沙致力于升级和改造传统的烟花产业,并将其发展成为现代媒体艺术产业的一部分。
2019年,长沙烟花突破了发展瓶颈,全市花炮产业实现总产值241.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34.8亿元。在传统产业复兴的背后,是长沙一群富有想象力的创意者。他们利用现代媒体艺术对传统烟花进行改造升级,设计出了一种数字烟花,让长沙的烟花进一步走向世界。
杜甫江阁上璀璨的数字光电烟花秀
长沙青年黄成就是创意烟花产业中的佼佼者,他的数字烟花通过智能编程控制时长、长度和强度,使得烟花表演的形式更加绚烂丰富、不拘一格。他在2014年创立了浏阳创意花火剧团,带领团队用“黑科技”缔造了一个个焰火行业的经典与传奇。
黄成已连续三年担任长沙国际媒体艺术节和“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焰火燃放表演的总导演。“我从一位普通的烟火燃放从业者到烟火导演,我真的觉得是得益于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和媒体艺术节,它给了我施展的舞台。”黄成动情地说。
媒体艺术、数字烟花的发展嬗变是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沙以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为代表的媒体艺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长沙经济重要的支柱。
为了确保该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沙发布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早在2017年,长沙就启动了媒体艺术之都的三年建设计划,同时还通过政策、资金积极引导新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创意文化和商业市场的“联姻”,实现各类创意产品的价值变现。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已成为长沙媒体艺术行业的闪亮名片
马栏山,从前是一个荒凉的城市边缘地带,如今已经成为对标北京“中关村”的中国南方“视谷”,吸引了湖南卫视、芒果TV和中广天择传媒等一批业内领军企业入驻,被誉为孕育中国电视艺术领域“湖南现象”的摇篮。长沙每年在这里投入大量资金,以此汇集全球媒体艺术领域的顶级资源,打造媒体艺术产业集聚区。
如今在马栏山下,秉承湖湘文化的“广电湘军”闪耀中国影视界,哺育起有着鲜明创造特色的媒体艺术产业集群。马栏山文创园于2017年12月开园,截至2019年底,已注册713家涵盖影视、出版和动漫等领域的创意公司。
传统与现代同频共振
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长沙稳步推进文化和艺术创新。在这座青春的城市里,文化传统与现代科技既和谐共生,又激情碰撞,一个新潮前卫又不丧失文化传统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立体展现出来。
长沙市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长沙简牍博物馆收藏了1700多年前的木牍竹简,岳麓书院则是宋代(960-1279)四大书院之一。即便在今天,长沙的一些街巷仍保持着2000年前的原始布局。
基于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长沙市政府致力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以激发出更灿烂的创新火花。
自2017年以来,长沙在丝绸之路沿线连续举办了三届创意与遗产青年论坛,旨在促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间的创新和文化交流。韩国新媒体艺术家林永贤去年就参加了论坛,他表示:“长沙的文化氛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亚洲这个复杂多元的文化空间中,长沙的文化氛围有利于现代性艺术的发展。”
各国青年代表在长沙P8可持续发展社区参观创意工作坊
作为论坛的一部分,“感受长沙”活动去年邀请了七名外国青年艺术家在长沙生活了一个月。他们用两周时间欣赏长沙的自然美景,感受长沙的历史文化,然后根据这段时期的经历创作作品。如来自菲律宾的Breech Asher Harani就以家族迁徙的回忆为灵感,以长沙的剪纸、帛画、皮影、黏土技艺为表现手法,创作出视频艺术装置《BALHIN》,在作品成果展上获得广泛称赞。青年艺术家们用外国人的角度别样演绎长沙故事,体验长沙、感受长沙、融入长沙。
除了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外,梅溪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也展示了这座城市成为世界级文化大都会的决心。该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湖南省最大的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由一个占地45,000平方米的艺术博物馆和一个占地48,000平方米的剧院组成,《仲夏夜之梦》、《堂吉诃德》、《天鹅湖》等经典剧目和舞蹈会定期在此上演。
凭借令人惊叹的建筑设计和集纳世界艺术经典的演出内容,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已成为“长沙文化客厅”,展现着长沙建设国际知名文化之都的勃勃生机,不仅丰富了当地市民的生活,还让世界为之惊叹。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被长沙吸引,来到长沙体验其独特的魅力,其中许多人爱上了这座城市并选择在此定居。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展示的现代设计
“我爱长沙的文化,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俄罗斯青年瓦西里说。他是长沙著名剪纸艺术传人洪源的洋徒弟,如今已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长沙女婿。
来自加拿大的马丁·海斯也有同样的感受。马丁已在长沙定居近13年,他将当地的文化和艺术视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周看一场演出或听一次音乐会,再到文化经典逛逛,配上香辣的长沙美食,在这里生活非常放松、开心。”马丁说。(图文报道:宋金亮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