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抢救整理日本侵华时期历史档案并建数据库

来源:新华网
2020-06-29 11: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29日电(记者勿日汗)经过历时4年的抢救整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近日完成对馆藏日本侵华时期历史档案的编译工作,并建立目录数据库。

据了解,这些历史档案大多是日本侵略者撤走时未能及时销毁处理的档案,时间为1932年至1945年,主要是伪满洲国兴安省政权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形成的档案,内容涉及情报、内部管理文件等6大类。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档案多有破损。其中,部分档案是从当年日军工事中发现的销毁残片,部分档案的手写内容字迹潦草,难于辨识。

工作人员已整理出包括日伪时期历史档案、历史资料、印章摘编在内的16册内部汇编资料,并著录、采集目录8.2万条。作为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此项目已通过验收。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副局长张帅表示,这些历史档案翻译整理后,将成为研究日本侵华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首要依据,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具有不可辩驳的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