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敢于担当作为的劲头不足、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力不够、破解基层矛盾的办法不多、依法依规行政的意识不强、利用新技术、新科技的手段欠缺……面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这些短板弱项,宁夏银川市突出问题导向,今年4月3日制定出台《银川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切实推动银川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银川市兴庆区解放西街街道由于道路打通工程等原因,独楼独院的“散居楼”较多,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彼时,正担任街道办事处主任的选调生沙勐,充分发挥自己化学生物学的专业优势,制定了设卡防止人员流动、辖区人口全面排查、重点人群监控跟踪的“三步走”的防疫工作法,为该辖区的疫情防控扎起了篱笆墙。 由于在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今年4月,沙勐被提拔为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
疫情防控以来,银川市第一时间成立7个考察识别组,下沉疫情防控最前线,从政治站位、群众立场、责任担当、能力水平、作风表现、实际成效6个方面跟踪考察识别干部在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中现实表现。沙勐正是在这一轮考察中,被组织发现,并被破格提拔。
“让广大干部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第一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提升治理能力”,这是银川市“789”干部培养使用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银川市建立起了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领导班子分析研判盘点等机制,注重在基层一线历练检验干部治理能力,培养和使用好“70后”正处级、“80后”副处级及“90后”科级领导干部,截止目前,全市已有200余名干部因疫情期间治理成效明显或工作表现突出得到提拔重用或职级晋升。
为了提升检察人员办理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案件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银川市人民检察院与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等部门建立双向挂职锻炼机制,先后选派5名优秀年轻干警挂职锻炼。“在文旅局同事的协助下,我们很快出梳理出了全市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经过逐一摸排案件线索,目前已经立案1件了”,银川市人民检察院挂职干部张晶说,“通过到对口单位挂职,在系统办理行业案件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了我们办理疑难复杂和专业性较强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银川市以“上挂”“外挂”“下挂”“特挂”为主要形式,大力实施“四个一批”挂职锻炼机制,先后选派210余名处科级干部到国家相关部委、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开眼界,到区市对口业务部门(单位)挂职学习知全局,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一线挂职工作接地气,到信访、扶贫、行政审批、市政管理、产业园区等部门(单位)挂职炼担当,不断提升干部看问题的眼力、辨是非的脑力、谋事业的实力、敢创新的魄力和为人民的定力。
在疫情防控中,银川市网信办主任刘斌对大数据及智慧社区建设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中发挥显著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也清晰地看到干部由于专业能力欠缺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疫情稳定后,他第一时间积极筹备举办大数据产业发展专业培训班,帮助干部提高专业能力,以专业能力带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
宁夏银川市坚持把课堂摆到改革发展前沿,聚焦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葡萄酒等十大产业,举办了一系列高质量“靶向”培训班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将全市干部按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等8个类别,聚焦岗位特点制定“点单式”分类培训班,推动综合保税区、苏银产业园等单位以小分队的形式“走出去”学习考察,面对面、点对点学习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分层分领域举办“理论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讲座,在村居、企业、机关举办能人讲座、工作论坛等。同时,全市各单位还紧紧围绕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通过开展业务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实操训练、情景模拟、应急演练、政策业务考试、技能比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组织人事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合每月开展的“组工课堂”理论政策学习研讨成果,组织业务干部上台授课,从自身工作角度谈理解、讲办法、举案例,使培训紧密贴合日常工作实际。市综合执法监督局通过每月一期“综合执法大讲堂”,组织具有丰富执法经验的业务骨干分享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打造“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执法队伍。(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