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民日报》3个版面3篇报道关注贵州

今天(6月20日),《农民日报》分别在3个版面以《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好处多》《贵阳小微农机上山 助推山地农业发展》《贵州从江: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考卷”》为题,报道贵州脱贫攻坚工作。

今天,《农民日报》3个版面3篇报道关注贵州

来源: 农民日报
2020-06-20 17: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6月20日),《农民日报》分别在3个版面以《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好处多》《贵阳小微农机上山 助推山地农业发展》《贵州从江: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考卷”》为题,报道贵州脱贫攻坚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农民日报》头版刊发图片新闻《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好处多》,报道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扶贫车间,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简单培训即能上手,指尖穿梭就能挣钱。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的扶贫车间,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手工艺编织、服装加工、耳机制作……搬迁户在这里工作既能补贴家用,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图为近日扶贫车间员工在接受服装加工培训。

  《农民日报》综合版头条刊发《贵阳小微农机上山 助推山地农业发展》。

与平原地区使用大型农机的情况不同,地处丘陵山区的贵州省贵阳市从土地零碎、坡度大等实际情况出发,在多年因地制宜的实践中,积极引进推广小微型农机装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机服务解决了村民过去耕地难、成本高的问题,每年节约成本十多万元,对外服务还能创收20万元。”近日,开阳县田冲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东介绍,“除了耕作机械,我们还有烘干机、组合冷库等设备,这些农业机械为我们合作社发展精品水果、辣椒、食用菌等提供了帮助。”

开阳县田冲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5台拖拉机、4台旋耕机,除了翻耕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还以每亩100余元的价格对外提供服务。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他们还不断利用农机设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于东介绍,合作社有1700亩辣椒种植基地,年产量达170万公斤。过去遭遇销售不畅时,村民只能看着辣椒烂在地里,损失惨重。痛定思痛后,合作社购进了一台果蔬烘干机用于制作干辣椒,规避了鲜辣椒销售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用果蔬烘干机对外提供服务,每年能增收两万元。

于东算了一笔账:合作社通过提供农机服务,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91万元,共带动1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贵阳市农业生产已从过去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进入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毛启耀说。截至目前,贵阳市拥有各类农机具34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201.5万千瓦,农机服务组织102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2.4万人。

在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贵州志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481亩山地茶园里的茶叶长势正旺。由于茶园地形坡度大,人工采茶和茶园管理的高成本问题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每天收的500斤茶青,使用炒制机,3个人就能加工完成,茶形和品质也更好把控。”志远公司总经理杜正江说,公司去年引进修剪机后,从过去人工修剪茶树每天最多两亩提升至每人每天5-10亩,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贵阳市有45.1%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有36.2%,与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毛启耀认为,制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提升的因素,除农机具投入不足、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推广难外,主要原因还是“土地零碎、田坎多、坡度大”。

近年来,随着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茶叶、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对农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普遍存在农机下地“最后一米”不通畅的问题。

今年1月,贵州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农用地“宜机化”整治,加快制定丘陵山区农用地“宜机化”整治技术标准,加大集中连片农用地“宜机化”整治力度。

“以前的农机发展观念是‘用机械适应土地’,但现在是农机服务乡村,需要转变观念,‘让土地来适应机械’。”毛启耀说,要真正打通农机下地“最后一米”,必须对农用地进行“宜机化”整治,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

《农民日报》6版刊发《贵州从江: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考卷”》,报道今年以来,贵州省从江县聚焦“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补齐扶贫短板,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的时代“考卷”。

“产业项目连成串,种植大棚形成片,侗家鼓楼成景点,村容户貌大改观,公益岗位助增收,健康扶贫保平安……干群同甘共苦,勠力同心战贫困。”这是贵州省从江县向“贫困”发起“总攻”、全县上下共同向着小康生活奋勇前进的真实写照。

从江县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有370个村还未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目标,贫困发生率为3.6%。今年以来,从江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领全县干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挂牌督战工作上,把目标聚焦到“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总基调上,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补齐扶贫短板,高质量答好脱贫攻坚的时代“考卷”。

尽锐出战 构建“立体式”帮扶“大格局”

初夏的从江,骄阳似火。记者走进翠里乡高忙村食用菌基地,只见一片繁忙景象,在工人们认真操作和密切配合下,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摆袋、养菌各个生产流程有序进行。

“我们的食用菌基地覆盖贫困户15户82人,主要是采用庭院式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群众稳定增收,还可以让他们照顾家人。”驻村第一书记李永通说道。

据悉,在李永通的带领下,高忙村围绕食用菌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成功与贵阳农投集团合作,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完成庭院种植菌棒2.2万棒,建成食用菌示范基地1个,建有党员与贫困户合伙菌棚10个。截至5月8日,采摘香菇1.45万斤,销售额4.36万元,有效带领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李永通的驻村帮扶是从江县各级干部鏖战脱贫的生动缩影。今年来,从江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县委常委会召开18次有关脱贫攻坚会议,从财政投入、干部配备等各个方面向脱贫攻坚聚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江县先后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三级包保”工作机制,即每名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个乡镇、包保3个以上贫困村、帮扶5户以上贫困户;105个县直部门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扶;6554名干部与3116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县、乡、村三级干部肩上的责任更具体、更明确。

从江县按照条块结合原则,探索创新“1+19+34+N”立体式帮扶模式,即在用好黔东南州委下派的1支督战队、新增派的34个州直部门帮扶力量和从6个出列“兄弟县”提拔的19名党员领导干部任19个乡镇党委“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在县级成立1个指挥中心,乡镇成立19个指挥部,村级成立384个指挥所、1544个网格、207个驻村工作组,共计2122名干部“下沉”开展蹲点帮扶。制定出台《从江县脱贫攻坚干部管理规定(试行)》,严格督导指导帮扶工作,全县形成了较真碰硬、苦干实干、狠抓落实的攻坚氛围。

精准施策 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临近凌晨1点,农业局大楼食用菌专班的灯还亮着,此刻专班的同志正在忙碌着明天的农技专家“集中会诊”方案。

“我们要抓住省派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的机遇,对食用菌产业进行全覆盖‘集中会诊’,加强技术指导,解决生产难题,为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找准路子。”专班班长梁思甜一边忙着一边说道。

今年来,食用菌专班紧盯发展目标,不断探索立体式林下套种、庭院式散种、扶贫车间集中种等模式,实现了食用菌种植面积2839.35亩,总产值11782.40万元,产业覆盖贫困户5887户23728人,兑现分红131.97万元,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致富增收。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变“输血”为“造血”、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从江县充分发挥立体气候、生态良好等突出比较优势,围绕林下养鸡、食用菌、百香果、蔬菜“四大产业”,组建由县级干部领衔的工作专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销衔接,打好点面兼顾、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组合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响从江农产品特色优势品牌。完成生态肉鸡养殖59.12万只,生态蛋鸡已存栏27万只;完成食用菌产业种植2839.35亩(万棒);百香果已种植1865亩,完成2020年土地流转面积6810.69亩,育苗205万株;蔬菜产业重点围绕200亩以上坝区建设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900亩,有效实现全县未脱贫人口全覆盖。同时,推行“365”(三级联动、六项补贴、五个精准)劳务就业工作模式,实现有组织劳务就业13.46万人(贫困劳动力5.81万人)。

  从江县刚边乡宰船村群众喜获丰收。罗京来 摄

打好总攻 凝聚“最强力”攻克“最后壁垒”

“在周边产业基地干活,我每个月都有两三千元钱收入,现在我又参与建育苗基地,这个月收入应该更多。希望百香果育苗基地尽快建好,形成规模,让更多的乡亲都能和我一样,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正在贯洞镇八洛村百香果育苗基地务工的村民李胜连说道。

八洛村百香果育苗基地是由中国贸促会投资200万元入股百香果种植龙头企业的扶贫项目,通过易地产业扶贫的方式将谷坪乡高武村、山岗村、高吊村和从江县加榜乡摆党村、从开村的贫困户利益联结起来。育苗基地有收益后,每年将固定收益的10%,作为这5个村贫困户入股分红资金和改善5个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资金。

“中国贸促会直接投入帮扶从江资金共1700万元,涉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党建扶贫七大类33个项目,目前,所有基建类项目均已开工,部分已建成投入使用。”中国贸促会挂职干部、从江县扶贫办副主任李鹏介绍说。

统筹帮扶资源,画好最大“同心圆”。从江县抓住与中国贸促会、澳门特区政府、杭州萧山以及省州帮扶部门对接的机遇,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人才交流、教育卫生扶贫等方面合作,列出一批贫困群众最受益、对从江帮助最大的任务清单和项目清单,引导帮扶资源更好聚焦到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变扶贫帮扶为长期合作。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帮扶资源,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群团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志愿者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有效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号角声声起、战鼓催人急。从江县委、县政府铆足干劲,带领全县干群正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用“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用百分之两百的决心夺取脱贫攻坚百分之百胜利”的决心,向最后贫困壁垒发起总攻。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