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下的中国精神

外国人通常认为中国人只会制造污染。但实际上,在国际社会中,中国治理气候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为积极,世界各国也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时代变革下的中国精神

来源: 中国日报
2020-06-19 1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6月19日电(记者Alexis Hooi 张小敏)近20年前,荷兰人龙迪(Dimitri De Boer)第一次到北京时,北京的天空还是雾蒙蒙的,但本地居民似乎并不认为这与空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42岁的龙迪是非营利性环境法律机构Client Earth的中国项目负责人,现居北京。他说,人们“当时绝对没有考虑过环境问题”。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人开始担心空气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会阻碍发展,于是愈发关注环保,其态度也发生了“惊人转变”。

龙迪说:“在我看来,没有多少外国人知道,现在中国人像他们一样环保。”

“外国人通常认为中国人只会制造污染。但实际上,在国际社会中,中国治理气候问题比其他国家更为积极,世界各国也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龙迪又补充道,中国在“环境治理和技术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领头羊之一。中国人在影响国内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承担了更多责任,部分改变了外国人对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也改变了中国人对自己的认知。

为深入了解这些转变及最新进展,2019年5月,中国日报通过新浪微博和其他主要的社交媒体等多媒体渠道开展了广泛调查。近万名中外网民就有关中国人的各方面及态度发表了看法,并选择出最能概括中国人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在新浪微博受访的约7300名网友中,超过40%的人认为“爱国、爱家”是中国人最突出的品质,同时这也是其他平台受访者选择的热门词条之一。

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视“奋斗、创新”为中国人的另一个重要品质。

此外,还有一些受访者选择了“厚德、勤俭”作为中国人的主要品质。同样,“团结、守纪”也被不少人认为是他们的主要品质。

在海外社交媒体推特受访的约2000名网友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把“奋斗、创新”视为最重要的中国精神。紧随其后的是“爱国、爱家”,然后是“团结、守纪”和“厚德、勤俭”。

美国休斯敦圣•托马斯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乔恩•泰勒(Jon Taylor)表示,“每一个民族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但在我看来,有一些中国精神是传承不变的,如:爱国、爱家、奋斗、创新、守纪、厚德、友好、幽默、忠诚、随和、明智、包容、坚强、务实。”

泰勒指出,抗日战争(即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全面战争,1931-1945年)和新中国成立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勇猛精进和坚韧不拔。而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创业精神、耐心、严谨、苦干、热情、务实、公正、勤奋、勇于牺牲等品质脱颖而出。

泰勒说:“但我们要知道,这些中国精神是传承不变的。因此,我不是说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的精神和品质发生了必然变化,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一些品质变得更为突出了。”

传承美德

比利时-中国商会主席伯纳德•德威特(Bernard Dewit)表示,大多数在中国与当地企业家共事过的外国商人“会完全同意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中国同行最重要的品质是奋斗和创新”。

他说:“我个人也注意到,我所遇到的大多数中国人都为他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当你看到过去40年中国取得的进步,就会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那么成功。”

“中国人奋斗和创新的品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而在过去40年里,改变的是政府让企业得以发展,允许企业家在各行各业开展新业务。”

德威特说,有趣的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包括消费的驱动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勤俭”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减弱”。

“另一方面,他们奋斗、创新、爱国、爱家的精神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我们希望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促进与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来自新西兰的富莎瑞(Sharon Fraser) 是重庆解放碑皇冠假日酒店的总经理。她说,在七年前来到中国之前,自己对中国人了解不多,但是一直认为他们“非常努力,非常勤劳,非常敬业”。

富莎瑞说:“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发现这里的人们是那么善良,那么热情,那么乐于助人,真是太棒了。他们真的很关心外国人,而且对外国人很好奇。他们想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东西,吃什么食物,喜欢做什么事情。能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么多的经历真是太好了。”

欧盟-亚洲分析集团高级研究员、前欧盟委员会驻亚洲外交官简•威廉•布兰克(Jan Willem Blankert)表示,调查中出现的“奋斗”、“爱国”、“勤俭”和“守纪”等打动了他这个欧洲人。

在他看来这些形容词“很不欧洲”,并显示出“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布兰克著有《中国崛起:西方准备好了吗?》(China Rising: Will the West Be Able to Cope?)一书,其中论述了中国相对于西方、亚洲和其他国家的崛起。

圣•托马斯大学的泰勒教授说,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外国人“可能会将中国人的守纪、爱国、创新、奋斗和务实等美德视为负面因素,错误地认为这些品质只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说:“这对中国的未来是一个挑战,中国要认识到,在全球的卓越地位可能会增进与一些国家的合作,也可能会加深与另一些国家的怨恨和猜疑。”

蓄力未来

通过许多普通中国人可看出,中国经过近几十年前所未有的发展,“奋斗”和“创新”这两个词或许最能形容今天的中国人。

来自江苏省的34岁专业摄影师方东旭说:“近年来,中国人的历程是建立在努力奋斗和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之上的。”

22岁的谢丽尔•王(Sheryl Wang)是浙江大学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学生,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三年的她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人是多么勤劳,比如从淘宝购买的商品可以在周末送达。但在她的国家,周末不会有类似的送货服务。

她说:中国人“生活节奏非常快……这里的一切都很现代化,科技很发达也很方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无线网络技术的副教授安曼德(Ammar Hawbani)说,通过他对在实验室的中国学生的观察,许多年轻人表现出了创新和高效的特质。该学校位于安徽省。他说,许多中国同学都开始自己创业了。现年34岁的安曼德来自也门,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4年。

他说:“中国人将会更具有创新性,因为首先年轻的一代人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尤其是在科学和数学方面。”

“其次,由于国际竞争,政府将推动年轻一代变得更有创新能力。”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少将、天津大学教授颜晓峰说,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跟其他国家相比资源和条件相对有限,可能促使许多中国人更加勤奋,这也与中国人传统中努力工作的观念密不可分。

他说,这些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所必需的”观念。

21岁的浙江大学学生吴婉云来自广东,她说“创新精神”绝对是她这一代人的代表特征。她提到了学校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展示了很多新颖的提议,包括制作音乐的数字门户网站,以及搭建猫粮销售平台等。

她说:“有更多的想法和创造力,而不局限于任何一条道路或方向,你会发现自己想要尝试新事物,为自己打造一条新的道路。”

家国情怀

李勇记得自己小时候,跟着父亲李凤鸣在古长城附近的山上砍柴。这些古老的防御城墙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父亲也会给他讲长城的故事,这让年幼的他很高兴。

李凤鸣曾是河北省保定市唐子沟村的党支部书记。据当地媒体报道,当他后来听说长城砖被搬走用来盖房子,就下定决心此生义务巡护古长城,不让长城再“受伤”。

2015年,李勇放弃了在外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也投身于他父亲长达20多年的守护古长城的事业中。

42岁的儿子和63岁的父亲现在建了一个“保护站”,用来协调帮助保护城墙。他们的义举吸引了全国各地媒体和其他团体的钦佩和关注。2018年中国长城协会的会议选在村里举行。

父子接力守护古长城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在努力守护他们认为对国家和民族重要事物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个最新例证。许多爱国的中国人非常认可这些行动,他们认为这些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是必要的。

天津大学颜晓峰教授说,“爱国”或许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外国人也不会认为这一特征仅仅是中国人独有的,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在描述自己的属性时,爱国会排在第一位。

中国人近期爱国主义热情再度高涨,在很多领域都有反映。2017年的国产票房冠军《战狼2》票房近9亿美元,这部国产动作片改编自2015年中国海外撤侨行动。这部影片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了国内观众的共鸣,这被认为是其大获成功的原因。

来自江苏的专业摄影师方东旭说,“中国性”包括很多方面,但爱国主义绝对是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由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奉献和献身的故事组成,比如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为国捐躯,人们至今仍然在每年的端午节纪念他。

艾伦•塞迪罗(Aaron Cedillo) 已经在中国生活了两年多,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小学教书。他觉得,与在美国的生活相比,中国人明显更加重视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关系。

28岁的他说:“我的中国朋友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结婚生子。他们在选择工作或辞职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家庭。”

除了传统观念中的家国纽带,个人成功的例子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追求个人理想,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年近七旬的夏伯渝第五次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并成功登顶,2019年也上了很多媒体的头条新闻。

他是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顶珠峰的人。1975年,他和其他中国登山队队员在距离峰顶约200米的地方遇到了暴风雪,被迫下撤。

最终,他的团队中9名登山者成功登顶,但夏伯渝因为冻伤失去了双脚。

夏伯渝没有放弃攀登珠峰的梦想。依靠假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继续接受训练和锻炼。谈到去年成功登顶,他说:“虽然最后在峰顶只待了不到10分钟,但我用了40多年才实现这个目标。”

“我并没有什么期待,没想到会这么受关注。我做这些只是为了自己。”

在成功登顶珠峰后,夏伯渝将目光瞄准了其他大洲的最高峰。

“我想实现更多人生目标。我仍然有很多的精力。”

张余对本文亦有贡献。

(Alexis Hooi,张小敏)

【责任编辑:齐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