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外宣翻译,讲好中国故事

2020-06-17 14: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尹铂淳

近年来,中国逐渐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也为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塑造及其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外宣翻译是一项语言转码活动,旨在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正确看待中国。外宣翻译受众是外籍人士,包括在华地区的外籍人士。

新时代背景下,语言研究不应仅“徘徊”于语言内部,而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国家战略,关注国家战略层面的根本性核心问题,积极承担起研制服务国家战略的“语言方案”。外宣翻译研究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能只关注语言内部,如关注语码转换、翻译技巧等,而更应探讨外宣翻译的心理性、文化性、社会性、战略性等。

外宣翻译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家形象,建构优质国家形象,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对国家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除了遵循基本翻译准则、优化翻译技巧外,外宣翻译工作还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充分了解目标语文化,并熟悉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差异,尽最大努力避免文化差异给外宣翻译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充分考察受众,主动了解受众的思维模式、价值体系、表述习惯等,尽最大可能提升受众对外宣内容的接纳度,优化外宣翻译效果。

讲好中国故事,外宣翻译工作责任重大,使命神圣,任重道远,外宣翻译相关研究亟待深化。

【本文简介:尹铂淳,博士,湖南语言学会理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