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5A级景区占全国总数的1/5,度假区占全国四成,旅游总收入占全国18.8%。这就是长三角区域。这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常能牵引全国的关注。
5月底,2020年长三角文旅联盟联席会议在江苏溧阳召开,如何提振区域内的文旅消费、未来向何处发力等,成为沪苏浙皖四地共同的关注点。
“一股绳”的合力
近日,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正式发布了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包含14个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13个精品体育旅游线路,14个精品体育旅游赛事以及6个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这是自2019年5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以来,四地在文旅合作领域的又一新探索。
深入合作、增强合力,是四地文旅主管部门努力达成的目标,为此,他们各自提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江苏提出要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深化文旅高水平融合;浙江在注重保障旅游安全的同时,“稳企业、抓投资、促消费、优服务”;安徽省则将乡村休闲旅游作为发展重点,扩内需促消费;上海注重发挥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
一直以来,四地间互为彼此重要的客源地。如今,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短途游、周边游、特定区域内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长三角区域内各地间的旅游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5月中旬,浙江临安开展了长三角旅行社推介交流活动,鼓励旅行社通过互推互助来复苏旅游市场。
此外,共同打造旅游产品也成为四地文旅合作的重头戏。2019年,安徽省牵头在合肥发布了长三角“名城、名镇、名湖、名山、名村、名园、名馆”国际精品线路、“房车营地、体育、养生、会展”四类专项旅游产品,涵盖三省一市顶级旅游资源,方便四地游客在区域内“串门”游。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云波介绍,今年三省一市还将共同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江苏淮安周恩来故里、皖西大别山串联起来,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共塑整体区域市场品牌形象。
“家门口”的魅力
2019年10月,祁小军回到家乡安徽黄山,投身旅游行业。此前,他在上海工作了5年。因为自己热爱旅游的缘故,他特别关注身边同事、邻居的旅游活动。“上海人挺喜欢去江苏、安徽旅游的,风景好、距离也不是很远。”随着城际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和交通一体化全面提速,越来越多的上海游客将祁小军的家乡黄山作为周末游的目的地。
回到家乡,祁小军从帮助游客定制个性化旅游线路起步,逐渐积累起一批客户,以大学生、年轻白领居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初,祁小军又开始琢磨起旅游周边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当地特产黄山烧饼、茶叶等。在给客户介绍这些产品时,祁小军总不忘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一些购买者已经成为潜在的旅游产品消费者。”祁小军发现,今年5月以来,到黄山的游客多了,自己的旅游业务开始慢慢复苏。
如同祁小军的客户一样,长三角区域内的游客多是多次到访一地,单纯看景对他们已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游得从容、游得有味,成为许多人出行的目的。
在江苏无锡拈花湾,不起眼的苔藓、土墙、竹篱笆、茅草屋顶,总能让到访游客乐意拍照并分享到朋友圈。究其原因,拈花湾答好了挖掘文化资源这道题,在旅游中为游客提供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同处长三角区域的浙江莫干山,以各式民宿闻名旅游界,特色民宿与风景的融合,让熟悉的山水在游客眼中有了新的魅力。
国际化的品牌
上海、杭州、苏州、黄山等都是长三角区域内的代表性旅游城市,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鲜明的辨识度。“把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国际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和对外推介。”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袁华提出,这也是长三角地区旅游主管部门的共识。
要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长三角区域内拥有长江、沿海、河流、名湖、名山、名城等特色旅游资源,为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此外,该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娱乐、休闲、购物等现代化设施完备。
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水准,吸引多元化的国际游客,则成为下一步三省一市共同的任务。
目前,三省一市通过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了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此前,沪苏浙皖16家知名生态景区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并对外发布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旅游一卡通联票,推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的协同开发。在对外形象推广上,四地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工程,并通过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集中展示推介长三角文化整体形象。
(尹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