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肃省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牵头,甘肃省民政厅配合启动立法工作,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将于 202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的出台,标志甘肃省实现了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双立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养老服务取得快速发展。甘肃省先后出台了包括甘肃省人大地方法规、甘肃省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甘肃省地方标准在内的40多个养老服务政策文件,涵盖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2019年以来,甘肃省6个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纳入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支持范围,争取资金1.219亿元,新增普惠养老床位6095张;截至2019年12月底,甘肃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0465个,社会养老床位达到14.1万张,养老服务设施已覆盖95%的城市社区和55%的行政村;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共有9.26万特困对象,其中7.43万孤寡老年人均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同时依据特困供养对象照料护理标准,按照特困对象具备自理能力、半失能、失能情形,分别将特困供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1440元、2640元、3840元。
王庆邦介绍道,“从2017年开始,我省持续开展‘陇原护老’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利用“保健食品”欺诈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类违法行为,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有力维护。特别是机构改革之后,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以清醒的认识、坚决的态度,强力推动“陇原护老”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目前,甘肃省初步实现了从保障特困人群向保障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的转型,从重视机构建设向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的转型,从补缺型、碎片化向体系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转型,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上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甘肃省将继续积极推进以天水麦积、张掖甘州全国养老示范基地和庆阳省级养老示范基地、临夏市国家级少数民族地区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示范区等“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股份制合作的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新模式。积极推动兰州市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临夏州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打造了“城关区虚拟养老院”“幸福兰州·为老驿站”“美好家园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等享誉省内外的特色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不断向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个性化发展。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