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公开场合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此外,李克强总理曾提到西部某城市“流动商贩的摊位”解决10万人就业的例子,足以证明“地摊经济”对于扩内需、促就业的强大作用力。
(“地摊经济”热度居高不下)
从宏观层面来来看,“地摊经济”一方面关联民生就业;另一方面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为此,中央文明办提出今年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
对于个人而言,“地摊经济”在今年的特殊经济环境中给了有创业梦的人更多低成本和试错空间。比如,以往你想要开一家餐饮店,除了核心餐饮产品,还需要考虑项目启动资金、店面选址、水电费、人力成本、缴税等问题。而随着“地摊经济”的放宽,你可以先把产品摆在摊位上看看销售情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地摊经济”背后的逻辑同样适用于旅游业发展,此话怎讲?如今的旅游业追求极致体验,通过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来更深刻观察、体验、领会地方文化魅力的理念,已深深融入新一代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概念当中。而“地摊经济”无论是餐饮还是休闲,或其他类别的形态都是能够集中展示当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与特色文化。
在政府积极推动和有序引导下,“地摊经济”有望成为个旅游目的地最接地气的旅游产物之一。国外的很多著名旅游城市、小镇都有类似的“地摊经济”,比如周末市集、创意夜市、跳蚤市场等。在这些市集周边一般都有路边咖啡馆、酒吧、餐厅等,人们在逛市集之余可以进行餐饮消费,延长了旅游消费链条。在我国,上海市早在2007年便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让小摊点进得来、摆得下、做得稳,体现了人性化的城市管理理念。
“地摊经济”不是传统认识上的“脏乱差”,一般是由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划定特定的区域供商贩进行经营。该模式在构建城市新型的休闲业态、改变城市的空间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消费基数庞大、模式灵活,“地摊经济”还有着激活旅游业的巨大潜能。智慧旅游时代,“地摊经济”与相关智慧旅游产品的结合也存在着较大的可能性。
比如,通过驴迹科技(1745.HK)在线电子导览,游客可以精准地查询,实时导航到自身所在地的餐厅、商家、酒店等服务信息,带给游客便捷、贴心的服务体验。另外,在直播火热的当下,通过驴迹VR平台直播发展“地摊经济”的区域现状、商户活动,甚至到每个商户的摊位、每款产品等内容,也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即便日后经济发展复原,由“地摊经济”划分出来的区域也可以被打造成为当地热门旅游去处。有了联手腾讯、高德地图等知名企业打造“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游长白山”、“长隆欢乐世界一键智慧游”等成功项目的经验,驴迹科技有能力将“地摊经济”的热点区域、商家等相关信息纳入旗下的在线电子导览、驴迹VR等产品体系当中。
(驴迹科技“一机游”效果图)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旅游运营主体也可能随之被盘活。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一套符合疫情常态化管理服务系统必不可少。驴迹科技基于SaaS技术和GIS数据技术开发的智慧景区管理服务系统,可以满足景区在人脸识别入园、客流监控、高效调度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等实际需求。同时,该系统还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分析终端用户的共性需求,对景区硬件设施并进行定位跟踪,统计使用情况及设备状态管理等。
综合来看,无论是疫情防控需求,还是出于降低就业率的目的,“地摊经济”的作用都不容忽视。通过有序规划与积极引导,允许流动商贩经营、在马路“规划”临时市场等方式松绑“地摊经济”,其重要性对于饱受疫情冲击的旅游业来说不言而喻。同时,与在线电子导览、语音讲解、虚拟现实等创新技术手段结合,让旅游业焕发生机有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