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布局率先发展 厦门生物医药港“跳龙门”
六月仲夏,骤雨过后,云白天蓝。记者走进位于海沧的厦门生物医药港,这里一个个热点正在孕育,诊断试剂、疫苗研发、新药研发……各类改变人类健康生活的生命科学技术正酝酿着一个又一个突破。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然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海峡西岸产业集聚度最高、创新研发转化能力最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并位居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50强榜单第13位。
6月7日,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举行,向世人宣示厦门加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6月8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海沧区第一时间发布《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以清晰的战略思维、精准的发展路径,再次吹响产业发展的冲锋号角,气势如虹地开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段新征程。
厦门生物医药港外景(王火炎航拍)
理清思路
对标一流直面薄弱环节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东海岸生物医药的“硅谷”,生物医药业内有这样的说法:“世界排名前20位的制药公司大多数不是已在波士顿地区,就是正在进军波士顿的路上。”其拥有多所顶尖大学和先进的教学医院,两大重磅优势造就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而它的这两项优势,恰恰是当前制约厦门生物医药港发展的短板弱项。
诚然,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览众山小,高站位地解读产业发展价值和成长基因,决定着这个产业到底能走多远。业内人士称,这份重新修订的规划,集聚省、市、区合力突破医产融合瓶颈,充分展现了海沧的站位和眼界,也可谓正当其时。借着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的东风,重新修订《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医产融合新路径,是厦门生物医药港补齐短板、率先发展的内在需求。
截至2019年,厦门生物医药港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340家,产业规模达219.91亿元。以厦门生物医药港为主要的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首批入选的17个生物医药领域产业集群之一。从一苇以航到舳舻千里,从初创期到快速发展的成长期,以生物医药产业为利器的厦门生物医药港亮出了自己的名片。
立足于生物医药行业最高的跳台,厦门生物医药港成果崭露头角,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全球。
规划指出,力争到2022年,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累计培育上市企业8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进入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五强榜单。
医产融合
助力企业驶入发展高速路
6月7日,海沧区多个医产融合项目在厦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上签约。联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开展厦门乙肝相关肝癌三级预防创新项目、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厦门慢性呼吸疾病全科综合管理创新示范中心项目,联手华西医院打造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公司项目、成都海圻医药(厦门)工作站项目……
如今,厦门生物医药港已经与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本地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但本地缺少高端医疗机构仍是最主要的瓶颈。海沧此次与高端医疗资源的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医疗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显然,海沧是看到了产业发展中‘医’与‘药’的缝隙,旨在通过政府支持,为企业敲开医院实验室的大门,也打通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准确瞄准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非常“对症”。
去年底,海沧区依托复旦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与复旦中山医院在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急诊绿色通道、全科医生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医疗技术协作;今年初,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报的2020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项目在海沧启动,标志着福建省医院承担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平台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按照《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厦门生物医药港成为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推动向医产融合目标发展,只是一个新起点。未来,海沧将持续嫁接高端医疗资源,夯实涵盖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中试放大和生产的药物创制平台体系,培植有利于医药研发创新的产业生态。
“我们对海沧医产融合发展充满了期待。”福建盛迪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凯告诉记者,搭建平台让企业就近架接高端医疗资源的天线,助力企业驶入发展高速路,是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加分项。
紧抓龙头
带动产业全方位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据海沧区有关人士介绍,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龙头阵营,不仅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增加地区的工业产值,更重要的是通过龙头带动作用,在整体上提升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队伍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创新研发水平等,最终实现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将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摆上重要位置,对入驻厦门生物医药港的每一家企业都是重大利好。”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黎兴奋地说,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体现在资源共享、人才发展等各个方面,海沧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全方位成长。
海沧依靠培植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带动产业发展披荆斩棘。与此同时,前十几年厚植的土壤,在未来五到十年会滋养着厦门生物医药港的企业长成参天大树。特宝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福建科创板医药第一股,金达威、大博医疗、艾德生物、厦门万泰母公司等企业陆续上市……
福建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临床一期试验龙头企业莱必宜、紫杉醇药物全产业链企业本素药业、化学药物剂型改良企业力品、国内免疫组化诊断领域领先企业通灵生物等企业落户海沧……
“我们将坚持扶优扶强,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产业化项目,形成品牌优势;持续培育和引进一批‘雏鹰’‘瞪羚’企业,助力创新型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善美表示。
未来可期
掀开生命科技之城发展新篇章
《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还指出,将创新医疗器械、高端制剂、生物医药前沿科技、高值保化品、医药健康服务业等同步列入厦门生物医药港未来发展重点,在加快高潜力技术和大品种产品的引进和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
与此同时,海沧充分发挥“政府+园区+平台+基金+专家委员会”机制作用,为厦门生物医药港发展提供产业规划、资源导入等支撑,以国际化视野、格局,结合国情、区域资源,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点”向“链”高速迈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截至目前,厦门生物医药港集聚各类生物医药行业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183人次,被福建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省首批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称号。未来,海沧将以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计划政策为支撑,继续培养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领军人才、青年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形成科学、合理、梯次完整的产业创新人才培养链条。
厦门生物医药港正在迅速成长,一座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新城已然呈现在人们眼前。无论是越来越多新药的研发还是越来越多龙头企业的落户,都用厚积薄发的今天印证着厦门生物医药港每一个阶段都在成长的昨天;也预示着下一阶段,一个值得期许的国内一流生命科技之城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集齐”天时地利人和,厦门海沧助力中国生物医药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