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首例:成功为胎龄20周重度贫血胎儿实施宫内输血治疗

西北首例:成功为胎龄20周重度贫血胎儿实施宫内输血治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11 16: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为一名胎龄仅20周的重度贫血胎儿实施经脐静脉宫内输血治疗,目前胎儿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后续还将进行进一步治疗。

此次宫内输血治疗技术的成功开展,开创了甘肃省胎儿宫内输血治疗的先河,为胎龄仅20周的重度贫血胎儿开展经脐静脉宫内输血治疗,在西北地区尚属首例。

来自兰州新区的苟女士,其第一个孩子分娩后曾因严重的新生儿溶血及黄疸,进行过换血治疗。第二胎时,胎儿于怀孕36周时出现水肿,最终胎死宫内。此次是苟女士第三次怀孕,她十分担心之前的不幸再次发生,于是在怀孕第15周时,经熟人介绍,与丈夫来到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寻求帮助。

医务人员询问了苟女士的病史,做了相关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苟女士为A型RH阴性血,即所谓的“熊猫血”。RH阴性的孕妇在第一次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可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新的血型抗体,该抗体在此孕妇第二次妊娠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溶血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进行性溶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严重后果

由此,医务人员判定苟女士第二个孩子的死亡是由母胎RH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溶血导致,而现如今这个胎儿,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6月1日,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提示:胎儿在宫内已经出现了重度贫血。治疗团队决定必须尽快对胎儿进行宫内输血,但宫内输血需要在胎儿游离的细小脐带静脉血管或肝脏静脉上进行穿刺,操作难度极大。

中心虽有为胎儿进行宫内治疗的经验,但此项操作在甘肃省内都未曾开展过,且该项技术需要特殊的血源支持,以及多部门间的相互配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孕妇及家属的无助与期许,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庆梅决定放手一搏。

​6月3日,医院组织了产前诊断中心、高危产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与此同时,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积极联系中心血站,寻求有特殊制备要求的稀有供血血源;产前诊断中心、高危产科再次核对手术流程及术前准备物资,为宫内输血治疗做好各项准备。

6月5日下午,手术正式开始。经超声定位,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孙庆梅顺利地将穿刺针送入胎儿的脐静脉。通过抽吸胎儿血液,进行检测,提示胎儿血色素仅30g/L,手术团队立即计算输血量准备输血,一切都按照既定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输血开始,所有人都盯着超声的显示屏。“已经输注15ML,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恢复正常”,随着主治医师的回报,胎儿宫内检测数据的一项项好转,胎儿宫内输血顺利完成。

近年来,随着胎儿医学的飞速发展,胎儿很多疾病在母亲宫内即可进行治疗。此次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为胎龄仅20周的重度贫血胎儿开展的经脐静脉宫内输血治疗,填补了省内该项技术的空白,在西北地区也尚属首例。此次胎儿宫内输血技术的成功开展,也标志着甘肃省胎儿宫内治疗技术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