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漫谈② | 为什么选择“一国两制”?

为什么选择“一国两制”?还有别的制度选择吗?面对回归后“一国两制”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少人生出这样的疑问。九七回归后,香港可以实行“一国一制”吗?从法理上讲是完全可以的。

“一国两制”漫谈② | 为什么选择“一国两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10 17: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选择“一国两制”?还有别的制度选择吗?面对回归后“一国两制”遇到的种种问题,不少人生出这样的疑问。九七回归后,香港可以实行“一国一制”吗?从法理上讲是完全可以的。

主权与治权紧密相连,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就意味着可以行使治权。按照宪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执政半径理所当然覆盖香港。因此,如果在终结港英管治后彻底“另起炉灶”,把内地的制度引入香港,像管治内地省市那样管治香港,是完全符合主权原则和国际惯例的。

但中央政府没有那样做,而是把香港设立为特别行政区,以授权的方式,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此,全国人大专门制定了香港基本法,对中央与特区关系以及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作出明确规定,并承诺50年不变。

为什么可以“一国一制”却要“一国两制”?这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邓小平语)作出的政治决断。这个决断各方都能接受,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最大限度保留香港的特色和优势,令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给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讲过一个“茶壶的故事”。话说一位老太太把家中一把上百年的紫砂壶拿到市场去卖,开价5钱银子。一位买主很懂行,见壶内有茶山(经年历久形成的茶垢),知道是难得的好东西,愿出价三两,随后回家去取银子。老太太心想,一把旧壶给这么多钱,里面有垢实在不好意思,于是就把茶山刮净了。稍后买主回来,一看茶山没了,掉头就走不买了。这个故事意味深长,道出了中央对香港价值的珍视,可以从中体会“一国两制”的良苦用心。

打个比方,香港好像一个游子,离家太久了,疏离感是难免的,对家里的规矩和粗茶淡饭难以适应。因此,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既是大多数港人所愿,也与中央考虑香港问题的出发点相契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经是区域性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独特的营商环境、法治规则和国际联系,是任何一个内地城市都不具备的。如果实行“一国一制”,中国只是多了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内地式城市,却可能失去一颗独具特色的“东方之珠”。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后,香港以其独特的优势,助力国家发展,弥补国家短板,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香港继续繁荣稳定,也可以令香港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可谓利国利港,一举两得。用邓小平的话说,“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原文刊登于4月7日《中国日报香港版》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萧平)

(萧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