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可引领疫后重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09 18: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詹姆斯·林奇(James Lynch)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这场危机已在诸多方面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尤其是让我们明白人类福祉、动物福祉和生态系统健康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黄河流域——一条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个省份和自治区的生态走廊。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是约1.5亿人的家园。

然而,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且易受气候变化、土地使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正竭力维持其生态功能,滋养这片土地上赖以生存的生命万物。黄河流域养育着中国约12%的人口,支撑着中国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

新冠疫情以一种令人始料未及的方式,为黄河流域走向更可持续的未来带来了积极的希望。中国生态环境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3月,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2020年,黄河流域水质优良(达到I—III类)比例达到78%,同比增长6.5%,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3.8%,降至9%。主要工业集聚区地表水水质改善,可对附近社区的健康和福祉产生积极影响。

后疫情时代为黄河流域这样的生态系统迎接这一转变、推动绿色经济复苏提供了契机。这不仅需要制定政策来减轻未来的健康威胁,还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阻止生物多样性减少、维持自然界平衡,以及遏制气候变化。简而言之,我们必须重建得更好。在此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考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缓冲措施,减轻人为压力,并尽量降低未来发生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

对于中国的中央和省级政府以及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次教训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因为中国目前正在加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福祉和气候稳定。我们需要确立一种有益于自然的新方法来推动绿色经济复苏,同时兼顾环境健康与人类健康,尤其是最弱势群体的健康。

鉴于中国期望以黄河流域为契机,寻求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方案来刺激经济活动,下面提供几项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策行动建议。

1.环境应成为“同一个健康方针”的核心。这一方针将人类、动物与生态环境的健康融为一体,但这方面经常被忽视。在后疫情时代的应对措施中应更加注重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保护,这对于在地方、区域和全球层面维护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2.需要建立全面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需要采取一种涵盖社会、经济、灾害风险管理和环境问题的协调一致的方法。黄河是水文状况最复杂的河流之一,有必要制定一个涵盖全流域的多部门总体规划,以便对黄河流域进行全面规划。

3.政策制度应成为“促成者”。为促进思维方式转变以及在黄河流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框架。更广泛地运用先进、创新的机制,如水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并促进农业和工业部门采用现代技术。

4.绿色增长模式是未来路向。采取行动时,必须把重点放在减少污染、加强创新、提高生产力、推动清洁能源、开展环保技术、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和发展绿色金融等领域。 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新的绿色融资模式应当精准面向上述领域,且其优先级应高于传统模式。

5.私营部门具有催化作用。私营部门可以利用政府对自然资本的投入,实现更强有力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公共—私营部门合作(PPP)有助于开创扶贫减贫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此外,绿色融资机制有助于推动新的保护性融资,从而刺激投资、促进绿色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减少碳足迹。阿里巴巴蚂蚁森林即是其中一个范例。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私营部门植树倡议,它通过鼓励用户减少碳排放,换取可兑换树木的积分,从而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阿里巴巴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来促进减贫,并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们再也不能忽视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丧失、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与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供应链的恢复力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不仅需要强大的领导力,还需要在地方、区域和全球层面开展新层次的合作和协调。

高质量绿色发展是一个积极的发展方向,它为增进知识、共享经验以及供应全球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了多方面助益和新机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加速推进结构改革,完善水质标准,可以使人类和地球健康免受未来危机的冲击。

作者:詹姆斯·林奇(James Lynch),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局长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