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批准1.8亿美元对台军售 专家:新背景下的“老把戏”

来源:人民网-军事频道
2020-06-09 09: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资料图:美海军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加装MK48重型鱼雷

  资料图:美海军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加装MK48重型鱼雷

人民网北京6月8日电 (黄子娟、莫仕伟)日前,美国国务院宣布批准向台湾出售价值达1.8亿美元的鱼雷等武器。中国国防部回应,美方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军事专家彭光谦少将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美国大打“台湾牌”,是新背景下的“老把戏”,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战略遏制意图明显,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中方坚决反对美售台武器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坚定的。本届美国政府上台以来,不断打“台湾牌”以遏制中国,尤其在对台军售与美台军事交流方面动作频频,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危害台海和平稳定。

彭光谦表示,目前两岸军力对比已经严重失衡,即便是中美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美国的相对优势也在下降,这也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因素之一。

5月20日,白宫发布《美国对华战略》报告,称将采取公开施压的方法,遏制中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多领域的扩张。

彭光谦认为,美国大打“台湾牌”,是新背景下的“老把戏”,用意也不难揣测,即希望在制衡中国时多一个筹码。虽然之前美国就已经在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大陆进行牵制,但在新的背景下,加紧了对台湾的控制和利用。

疫情来袭影响力受挫,为保影响强作姿态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月4日报道,新冠疫情导致美国经济持续衰退,上周有190万美国人申请了初次失业救济,而自病毒席卷美国劳动力市场起,美国已经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口(约4260万人)申请了初次失业救济。

来势汹汹的疫情更是影响到了美军的战略部署,据新华社的报道,截至5月20日,美航母“罗斯福号”超过1000名船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在结束隔离返回航母的船员中,至少有14名船员检测呈阳性,即便如此,罗斯福号仍坚持“带病”复航。

无独有偶,美国《海军时报》6月2日消息,美国海军的“卡特霍尔”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上,多名舰员新冠肺炎检测结果呈阳性,报道称,5月份,“卡特霍尔”号船坞登陆舰上的多名舰员就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

“当前美国经济状况不佳,受疫情影响,美国失业率走高,一系列经济设想也难以实现,因此,美国急于弥补财政问题,缝补口袋的漏洞、充实腰包,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卖军火。”彭光谦表示,对于军火商而言,如果没有新的订单,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在经济下降,财力拮据的情况下,抓住的这跟“救命稻草”就是卖武器。

“此外,美国的疫情愈演愈烈,自身实力受到明显削弱,对台干涉的力度也受到很大限制。而美国越是在操控台湾问题上力不从心,越要做出强硬姿态。就像美航母已经出现感染情况,仍故意拖着‘病腿’,强打精神显示实力,强调自己依旧强大。”彭光谦如是说。

美售军火充实腰包,台购武器代价高昂

据悉,美国此次对台出售18枚MK-48 Mod6 AT重型鱼雷与相关设备,预计金额为1.8亿美元,每枚鱼雷单价在一千万美元左右。而2017年,台湾花2.5亿美元买了46枚MK-48重型鱼雷,每枚鱼雷单价仅为540万美元左右。

那么,为什么台湾要花费将近高一倍的价格购买武器呢?彭光谦认为,这是从政治意义上加强跟美国的勾结,通过购买武器进一步向美国加紧投靠,强化双边的依赖关系。

本次美国出售的MK-48鱼雷是美国海军装备的主力重型鱼雷,于1962年研制,在数十年内开发出一系列改进型号,以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著称。美国售卖给台湾的型号为MK-48 Mod6 AT,有媒体质疑称,以台湾地区目前的潜艇力量,能否发挥它们的真正实力仍然存疑。

彭光谦认为,这些武器作用不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对于两岸关系或局势基本没有太大影响。他强调,鱼雷卖得再多,也无法改变两岸军力没有可比性的状况。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