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华财经新闻论坛线上共话疫情下的国际媒体新闻报道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6-08 09:08
2020-06-08 0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5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0清华财经新闻论坛”顺利举办。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这是论坛自2008年开始举办后,首次采用线上对话的形式。来自国家外文局、CGTN、彭博新闻社、FT中文网、日本经济新闻社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机构的近十位中外媒体专家,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一万余名线上观众进行了云对话。论坛在线传播获得近40万次的播放量与2万余次点赞,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云图片

本次论坛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的国际媒体应对与经济新闻报道”,论坛分设两个议题:新冠疫情下的媒介组织管理以及国际媒体对全球供应链议题的报道。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学者与业界专家,从国际传播与财经新闻报道的角度,围绕新闻教学与实践展开了分享与讨论。

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经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杭敏主持。杭敏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今年论坛的组织背景,她指出,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疫情带来的影响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从传媒产业来看,很多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存在新闻信息需求增大的情况,但是广告投入的总体下降对新闻机构普遍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在经济传播中,全球供应链成为媒介报道的重要话题。杭敏教授分析了全球供应链相关报道的框架、报道类型、报道内容与报道倾向等,同时对社交媒体对于该议题的情感分析进行了阐释。

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通过数据与案例展示了新冠疫情对媒体产业的经济影响。他认为,新闻行业面临着裁员、减薪等困境,数字化的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更加艰难;面对这些困境,记者作为报道和传递社会信息价值的主体,应该秉承不松懈不放弃的原则。政府、行业协会、非盈利组织和高校等机构都应参与到这场自救之中,并借此机会转变新闻行业的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高级记者Marilyn Geewax介绍,新冠疫情下,新闻媒体的远程报道成为了工作“新常态”。许多机构都在尝试进行永久性的工作模式转型,通过提供记者更多的工作设备,使他们远程完成工作。对此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记者的工作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远程工作无法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因此,记者应当充分做好准备,既能够加入实地工作的模式,又能够适应远程工作的方式。

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通过数据与案例展示了新冠疫情对媒体产业的经济影响。他认为,新闻行业面临着裁员、减薪等困境,数字化的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更加艰难;面对这些困境,记者作为报道和传递社会信息价值的主体,应该秉承不松懈不放弃的原则。政府、行业协会、非盈利组织和高校等机构都应参与到这场自救之中,并借此机会转变新闻行业的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高级记者Marilyn Geewax介绍,新冠疫情下,新闻媒体的远程报道成为了工作“新常态”。许多机构都在尝试进行永久性的工作模式转型,通过提供记者更多的工作设备,使他们远程完成工作。对此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记者的工作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远程工作无法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因此,记者应当充分做好准备,既能够加入实地工作的模式,又能够适应远程工作的方式。

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通过数据与案例展示了新冠疫情对媒体产业的经济影响。他认为,新闻行业面临着裁员、减薪等困境,数字化的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更加艰难;面对这些困境,记者作为报道和传递社会信息价值的主体,应该秉承不松懈不放弃的原则。政府、行业协会、非盈利组织和高校等机构都应参与到这场自救之中,并借此机会转变新闻行业的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高级记者Marilyn Geewax介绍,新冠疫情下,新闻媒体的远程报道成为了工作“新常态”。许多机构都在尝试进行永久性的工作模式转型,通过提供记者更多的工作设备,使他们远程完成工作。对此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记者的工作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远程工作无法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因此,记者应当充分做好准备,既能够加入实地工作的模式,又能够适应远程工作的方式。

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联合主任Rick Dunham通过数据与案例展示了新冠疫情对媒体产业的经济影响。他认为,新闻行业面临着裁员、减薪等困境,数字化的发展使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更加艰难;面对这些困境,记者作为报道和传递社会信息价值的主体,应该秉承不松懈不放弃的原则。政府、行业协会、非盈利组织和高校等机构都应参与到这场自救之中,并借此机会转变新闻行业的发展模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高级记者Marilyn Geewax介绍,新冠疫情下,新闻媒体的远程报道成为了工作“新常态”。许多机构都在尝试进行永久性的工作模式转型,通过提供记者更多的工作设备,使他们远程完成工作。对此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记者的工作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合作,远程工作无法给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因此,记者应当充分做好准备,既能够加入实地工作的模式,又能够适应远程工作的方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