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近日,在湖南省衡阳县界牌镇易地扶贫搬迁银溪安置小区,刘国发向记者感慨道。
刘国发是界牌镇造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0岁。他告诉记者,家乡造基村永坳小组地处偏僻的高寒山区,土地贫瘠,地块狭小,多为“天水田”。贫困的家庭条件,让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务工。成年后,白手起家,更是饱尝生活的艰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安居之所。
刘国发结婚后不久,家中的土坯住房倒塌,无力再建。为了生活,夫妇俩选择在镇区租房,他在工地搬砖做小工,妻子在一家工厂打工。
刘国发首先租住的是共升小学附近的两间房,他花费1400元购买了床、挂衣柜、写字台等家具。后来三个女儿相继出生,妻子患有慢性病,一个人在家照顾小孩都忙不过来。全家的生活都靠刘国发一人打零工,家里经常入不敷出,买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几年后,房东不打算出租了,刘国发只得搬离。他一家先后又在建设新街、王祠堂、姚老湾等地方租房居住。找房、谈价、搬家,衣柜床铺、桌椅板凳、坛坛罐罐,每次都折腾得头昏脑涨。
三年前,刘国发搬入易地搬迁安置房,住五楼,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地层还有一个10来平方的小门面。一家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他那套结婚时就办好的家具,不需要磕磕碰碰,再搬来搬去了。
“易地搬迁,至少让我少奋斗十年。”刘国发经常这样对人说。
主管扶贫的副镇长彭建军介绍,该镇有银溪、大兴、界江三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都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域,建设面积1.7万平方米,贫困户184户676人已全部入住,集中安置率达到100%。镇里不但完善小区生活设施,美化公共环境,而且想方设法为贫困户拓宽就业与创业渠道,确保他们“搬得进、稳得住、有技术、能发展”。目前,入住的贫困户未出现一例返贫对象。
搬进安置房四个月后,界牌镇林业站长谭小军主动前帮扶。谭站长对刘国发说:“小区里住这么多人,你可以在开一家粮油店呀。”
“我自筹资金的那1万元都是借的,哪有本钱嘛。”刘国发无奈地说。
谭小军想方设法筹集了4万元,借给刘国发。刘国发利用地层小门面开起粮油店,米、油、酒、烟、饮料等日常生活品都有销售,平常妻子看店,他负责进货送货。粮油店生意兴隆。除了小区和周边居民,刘国发经常到衡山县东湖镇送货,住在衡阳市区的一些朋友都上门拉货,照顾生意呢。
“现在,我主要收入是靠店子、做小工和村组道路除草,生活是不愁了。虽然家里还欠账,但我心里有底,并不担心。”刘国发告诉记者,他下一步重点是发展油茶产业。除了政策支持,他几乎将所有的储蓄投入到油茶林中。
刘国发的油茶林在老家永坳小组的两座山上。经过他几年的努力,现在有100多亩了。在种植过程中,谭小军站长经常来指导。从荒山清除杂草开始,还告诉他怎样修剪树木,垦复土地,挖沟、植树、施肥,都是技术活哩。刘国发种的都是良种油茶树,成活率在90%以上。
只要有空,刘国发就带上锄头、砍刀往山上跑,在树林里修枝、除草。渴了喝山泉水,中午就在山上吃些饼干。油茶林要三年挂果,五年才能有稳定的收成。刘国发今年试着套种了西瓜、大豆、油麻,目前长势喜人,看来这又是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只要再奋斗五年,我可以彻底打翻身仗了。”刘国发说,“房子有了,孩子大了,我和妻子守护着油茶林,可以吃穿不愁了。到那时候,我也会有能力帮助别人的。”
望着郁郁葱葱的油茶林,刘国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陈咏涛、刘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