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创 良渚正青春(解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的“云开园”,让这个数字经济加文创产业的“新物种”走到了我们面前。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感受“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之余,园内那座茅草尖顶的“原创生活馆”文创空间,也不容错过。

数字+文创 良渚正青春(解码·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6-04 08:24
2020-06-04 08: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带有良渚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江 南摄

核心阅读

跨越千年的良渚文化,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吸引了一批创业者来到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他们在这里工作,跨界交流、碰撞灵感,把良渚之美引入现代生活,打开文化产业的更多空间;他们在这里生活,计划建成的科技设施、休闲街区,将勾勒出更多乐见乐享的生活图景。

“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安排部署,引发了高度关注和广泛共鸣。以5G、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不少文化行业抓住数字化机遇,正在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的“云开园”,让这个数字经济加文创产业的“新物种”走到了我们面前。

首批入驻社区的,包括淘宝直播综合体、网易传媒数娱创新基地、创梦天地华东总部等30多个项目,以及中国创新设计大数据杭州中心、浙江省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来这里创业的年轻群体,不仅是因“数字+文化”的创新活力而聚集,更是被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现代表达+传统元素

去年7月,位于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更好推动良渚文化走向世界?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表示,要做好“深化、联动、激活、互鉴”。

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正是在“激活”上下功夫,把良渚文化作为一个文创大IP,将历史文化遗产素材融入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广播影视、工艺美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彰显时代特征、创新活力,让古老和现代在此相遇、碰撞、融汇。

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感受“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之余,园内那座茅草尖顶的“原创生活馆”文创空间,也不容错过。良渚文化穿透时间的震撼力、独特的精神气质赋予了设计师们创新的灵感,玉琮、玉鸟、刻画符号等摇身一变,融入各类文创产品。

像良渚玉器上最经典的神人兽面纹,经由设计师巧思妙想,设计出涂鸦版的“神徽”,与挂钟、鼠标垫、遮阳伞、拉杆箱等日常用品相结合,很受年轻人欢迎。设计开发这些文创产品的杭州硬脑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是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的“居民”之一。硬脑科技总经理苏焕说,他们在神人兽面纹的基础上结合涂鸦、动漫及现代插画等表现形式,既传承悠久文化,又不失时尚韵味,让更年轻、充满生命力的良渚走进百姓生活。

“越是传统的文化元素,越要用创新激发其活力。”苏焕说,最近公司正加紧制作动画电影《良渚传奇》,用手绘动画的形式讲述良渚故事,里面的良渚古城、水利系统和各种器物,都有考古依据作支撑,用艺术想象再现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风貌,让观众在动画中与良渚文化亲密接触。

“在社区里,我们能与其他文创、考古工作者跨界交流,碰撞出好点子。”+星影业负责人白宇说,借助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技术优势,公司希望今后能通过数字化手段,“虚拟+现实”地重现良渚古城风貌。

注重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发现良渚之美,传承历史文化,这是良渚数字文化社区许多企业和项目共同的追求,他们希望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关注良渚、走近良渚、爱上良渚。

数字技术+人文内涵

杭州作为拥有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3张世界遗产“金名片”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道必答题。

为了让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当地发展共进,杭州探索大遗址保护补偿机制。近年来,良渚新城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拿出不少于总额的10%来反哺遗址保护。遗产区内、外实施不同保护发展策略:遗产区内,紧扣遗址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对历史环境和自然生态进行修复净化;遗产区外,注重良渚文化基因的传承导入,发展文旅产业。

杭州也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创新活力之城,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余杭区有未来科技城、阿里巴巴总部两个国家级的双创示范基地,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层次基础创新载体也在这里落户。

有这样的基础,“数字+文化”的发展方向水到渠成。良渚新城将依托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互联网+工业设计+制造”的多元化融合发展模式。“从去年9月开始筹划数字文化社区建设,主要‘盯’着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和优质项目,疫情防控中,‘云招商’也在加速。”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良渚新城党工委书记曾宏说,良渚数字文化社区瞄准了“中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数字文化未来社区的中国样板”这个目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交融,数字技术为文化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空间,促进产生文化新样式、新产品、新服务,而文化则反过来要求科技深入理解与发掘人文内涵和艺术想象力。”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利用已有的科研与艺术成果、大数据资源等,集成世界各地的技术元素、艺术元素、文化元素和商业模式,整合形成创新产业链,这应是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

创新创业+生活场景

和国内一些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不同,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没有以“小镇”“村”“谷”等命名,而是引入“未来社区”的理念。曾宏介绍:“这里想做到‘三生’融合,以生态为纽带,生产与生活为两端。”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青春”,其创业从业者也有年轻化的群体特征。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创业人才“画像”:他们大多是90后,甚至95后,高学历、轻资产,对产业生态、环境生态同样注重,希望创业所在地能提供技术支撑等公共服务,提供社群社交机会。

站在创业者的角度,良渚数字文化社区提出,让工作、生活和娱乐在社区中融为一体,“这里既是你工作的地方,也是你理想的生活街区、茶余饭后散步的大公园”,增加创业者对社区的“黏性”。

良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江旻说,产业联盟、人工智能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创业企业可以共享;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还可以借项目、借团队、借专利,知识产权、订单、人才等资源都能互联共享。针对数字文化企业特点和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特性,还推出“数字文化良渚十条”,涉及孵化器创建、海内外人才项目、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高层次人才认定及生活保障等方面,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提供政策扶持。

今后,社区将陆续采用面部采集智能登记、汽车智能识别、停车无感支付等“黑科技”,还将建成“数字文化潮生活街区”、滨河生态景观廊道等文化休闲配套设施,为在这里从事数字文化产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他们乐见乐享的生活场景。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4日 12 版)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