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变留鸟,甘肃瓜州首次野外发现黑鹳巢穴和幼鸟

候鸟变留鸟,甘肃瓜州首次野外发现黑鹳巢穴和幼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6-02 21: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底,甘肃瓜州县国家级公益林老师兔管护站站长王俊在带领护林员野外巡查过程中,在瓜州县境内榆林河流域,首次发现世界濒危珍禽黑鹳野外巢穴和雏鸟。

黑鹳幼鸟在巢穴内

黑鹳又名黑老鹳、乌鹳、锅鹳、黑巨鹳,被列为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只左右,中国有1000只左右。

黑鹳体羽大致为黑色,具紫绿色光泽,下体白色,喙及角红色,它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稍有干扰即凌空远飞,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严格,繁殖期间栖息在偏僻而无干扰的开阔森林及森林河谷与森林沼泽地带,也常出现在荒原和荒山附近的湖泊、水库、水渠、溪流、水塘及其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在农田和草地。曾分布较广,但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非法狩猎,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减少,甚至在许多国家已绝迹。

黑鹳在给幼鸟喂食

此前,在2018年4月,瓜州县自然资源局护林员就曾在国家级公益林东巴兔管护区和老师兔管护区发现过黑鹳的活动踪迹。本次发现黑鹳巢穴及雏鸟,在瓜州县尚属首次,进一步验证了瓜州县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黑鹳在瓜州大地频繁出现,即使不在迁徙的时节也能看见黑鹳的身影,可见它已由迁徙鸟变为夏候鸟,在瓜州生息繁衍。

据了解,瓜州县境内国家级公益林177.08万亩,纳入中央公益林补偿119.12万亩,全县设护林大队2个,辖12个管护站。近年来随着湿地基础设施建设、围栏封育、抚育管护等工程的建设,县内湿地湖泊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天鹅、鸳鸯、白鹭、麻鸭、灰雁等万只候鸟,每年从南方迁徙到瓜州县各湿地停留生息繁衍,成为古丝绸之路一道靓丽的风景。

黑鹳筑巢环境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鸟由候鸟变成这里的“夏留鸟”,如白鹭、红脚鹬等珍稀鸟类,现在又发现了黑鹳幼鸟,我已经在老师兔管护站累计发现77种鸟,其中有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天鹅、鸳鸯、白鹭、麻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共7个种类3000多只候鸟在此生息繁育。”王俊说。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