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公益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云讲座共话灾疫写作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6-02 09:53
2020-06-02 09: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23日,“未来公益校园行系列讲座”走进了百年名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本次线上讲座由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发起人、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思主讲,讲座主题为《灾疫背景下的写作问题》。讲座面向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的四至六年级师生进行。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09年9月19日,时名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1955年启用现名,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校名。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模式、丰富厚重的实践经验、综合全面的高质量教育,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更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赞誉。2003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慰问学校师生时,亲笔题写了学校文化之魂——“以爱育爱”四个大字。学校作为国际交流示范校,至今已与英、法、美、加、德、南非、冰岛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小学风采的窗口。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张建与学生在一起

本次讲座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张建副校长主持,在开场致辞中,张校长介绍了本次公益讲座的背景,对讲座主题进行了简要解读,提到学校的同学们近期可能都已经接触了疫情相关主题的写作,希望大家通过陈思老师的讲解能够在选材立意和表达方面有更多的启发和收获。张校长要求同学们认真准备听课笔记,边听边思考,并且能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疑惑与身边人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张校长提出了殷切的展望,“相信通过今天的讲座会丰富我们居家学习的生活,为我们即将迎来的复课学习开始新的篇章!”

今年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很多人平生第一次感受到关系全人类的重大灾难。如何让年轻的同学们跳出眼前的小世界,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陈思老师在讲座开头,便列举了从公元前800年一直到今天人类历史上的历次重大疫情,“历史就是我们人类与疫情相伴而生的历史”。雅典黄金时代的结束、安东尼瘟疫让罗马帝国由盛而衰、查士丁尼瘟疫重击东罗马帝国、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夺走上千万人性命……人类一次次遭遇惨痛的经历,又一次次前行,推动科学、文化继续向前发展。一部惨烈的瘟疫史,也可以看成一部艰难的人类文明史。

  陈思老师在讲座中

对伴随人类历史的瘟疫,有了更深远的认识之后,如何才能将个人感受,转化为一篇上佳的文章呢?陈思老师在讲座中遴选了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行动办主办的文学梦想家计划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和实验二小的优秀学生习作,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四个方面入手,为同学们讲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类型和常见结构等关键问题,并结合二小孟芊羽、吴子衡、潘书瑶、李韫泽、刘王桢、傅灵潇等六位同学的作品,重点讲解了如何在文章中做好细节描写的“真实标记”。讲座全程中实操性的“干货”多多,佳句频出,观看直播的同学们反响热烈。从历史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个体,清晰的知识脉络和详尽的案例分析,让同学们度过了一堂难忘的写作公益课。

据了解,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文学院主办,以“互联网+教育公益”为抓手,跨界整合文化、教育和各类赛事资源,邀请了著名评论家、文学评论家孙绍振,著名作家贾平凹,著名作家曹文轩,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等上百位一流学者、作家担任顾问,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公益赛事、公益讲座、公益课程等活动,搭建综合性的文学文化素养能力展示平台。希望通过公益计划的努力,集结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生活在这片蓝天下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样的文学教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