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边”吃“边”,小村路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0-06-01 08: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夏时节来到刺树丫口自然村,感觉一切都是新的:硬化路面平整干净,一栋栋新房灰瓦白墙,十多米高的戍边馆威武阔气,巡边木栈道风光无限,村民的衣装面貌也透着精气神……“从脱贫攻坚到建设沿边小康村,刺树丫口这几年变化太大,像做梦一样。”村民杨德才说。

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红岩村的几个自然村里,刺树丫口曾又偏远又贫穷。这里离村委会四五十里,离缅甸果敢却只有四五十米,是名副其实的抵边村。村里76户36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0户267人,贫困发生率高得吓人。

刺树丫口穷,但位置却重要,这里是镇康“百里边关第一哨”。镇康与果敢接壤,边境线长96公里多,刺树丫口最“靠边”。长期以来,随着兴边富民行动等实施,刺树丫口条件不断改善。但最彻底的改变,还是靠精准扶贫: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村发展核桃、坚果、蔬菜、中草药等2900多亩,人均纯收入达15195元。住房饮水安全、村组道路硬化、4G信号,都是百分之百全覆盖。

脱了贫不是奋斗终点。2019年7月,临沧市印发率先把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的方案,刺树丫口的机会来了。这里是饱览边地风光的好地方,一条“边境特色旅游示范村”的思路豁然开朗。说干就干,从2019年8月开始,刺树丫口又踏上“边境小康村”的征途。

县委副书记彭春蕊介绍,镇康以沿边路网为依托,“一寨一策”打造经济发展“节点”,通过党建示范引领,整治村寨的人居环境,至今投入近5亿元建设沿边小康村。县里整合921万元投入刺树丫口,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刺树丫口还没打造完就红了:游客纷至沓来,去年国庆一天接待几百人。

人气旺,杨德才最高兴。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建房的活多,杨德才四处揽活挣了些钱,后来加上10万元创业贷款,他在村里开起农家乐。他妻子张淑荣透露,周末节假日一天平均七八桌,“流水”有一两千。杨德才今年要还4万元创业贷款,他表示“没压力”。

搞旅游尝到甜头,一家看一家,刺树丫口目前开农家乐、小超市、旅馆的村民有11家,还建了两个果蔬体验采摘园。其实不光是旅游,刺树丫口还有经济林果和中草药种植,外出打工的也多,群众收入的渠道宽了。

4月30日,云南省启动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今年在全省打造30个示范村,分为产业支撑、文旅融合、生态宜居、边贸助推和睦邻友好5种类型,每个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从贫困到小康,更多云南边境一线村寨,正像刺树丫口一样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1日 13 版)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