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的“湘数据”,凸显“人民至上”的内在逻辑

在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省人社厅会同长沙市人社局、腾讯公司,在48小时内紧急开发推出“湘就业”小程序。湘伴君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今年4月的“湖南米粉大擂台”上,不少消费者就是拿着“湘消费”去嗦粉的。

疫情催生的“湘数据”,凸显“人民至上”的内在逻辑

来源:华声在线 2020-05-29 2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湘伴导读

全国两会昨天胜利闭幕。湘伴君注意到,两会期间,以“湘健康”“湘消费”“湘就业”“湘农荟”等为代表的“湘数据”家族,火了

先是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点赞“湘消费”:“是一次创新,是非常有效的实践。”戳这里温习 全国两会现场,湖南省委书记和代表们共同为这事点赞

后有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向媒体隔空推介“湘农荟”:“不仅让贫困地区农产品卖得出去,而且卖出了好价钱。”

还有多位代表委员现身说法,点赞湖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其中“大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点赞的背后,是湖南应对疫情大考,加快以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复苏的创新作为。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些“湘数据”平台极大惠及了中小微企业和普通百姓、贫困群众,映照出湖南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始终的生动实践。

今天,湘伴君带你了解“湘数据”家族背后的故事。

“湘健康”

“湘数据”家族里,较早亮相的是“湘健康”

常态化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湖南人出门坐车、乘机、办事、打工,少不了随身携带一个“码”:健康码。“你有绿码吗?”成了当下流行语。

这背后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推进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时刻,湖南依托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省级电子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和居民健康信息主索引系统,24小时内紧急开发出湖南省居民健康卡(码),全省推广,并对接全国平台,实现全国健康码互通互认。

这事的意义有多大不言而明。健康码整合了通信运营商的居民移动通信数据,疾控部门确诊和疑似病例信息、密切接触者信息,公安部门“六同”人员信息,根据大数据分析,按不同的风险程度,分红码、黄码、绿码三色管理,成为全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有效凭证。一句话,有绿码,自己安心也让别人放心,是对生命的尊重和负责。

目前,全省已累计5000多万常住人口申办了电子健康卡(码)。

这事儿还不止于此。利用“居民健康卡(码)”平台,湖南开发出“在线问诊”小程序,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寻医问药,既减少医患接触、降低入院就医交叉感染风险,又创新了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前不久,湘伴君一位朋友就体验了一次在线问诊,感受是“医生态度不错,开药也谨慎负责。”

“湘就业”

时间回到3个多月前。受疫情影响,省、市人才市场暂停开放,企业线下招聘活动全部暂停,省内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阶段性短缺,企业急招工、务工人员急就业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省人社厅会同长沙市人社局、腾讯公司,在48小时内紧急开发推出“湘就业”小程序。

平台上线后,通信部门分批分类向春节回湘过年的580万农民工朋友精准推动“湘就业”平台招聘信息500多万条,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与省市媒体充分报道,迅速叫响了“想就业,就上‘湘就业’”的品牌。“湘就业”小程序上线仅48小时,便创下了覆盖82万人微信朋友圈的纪录。

“湘就业”能量就多大?仅举一例:蓝思科技集团今年一开始用工缺口近7万人,入驻“湘就业”平台前,日均招录员工仅635人;入驻“湘就业”平台后,日均招录员工达2616人,最多一天招聘4800人,短时间就完成了招聘任务。

统计显示,截至5月24日,“湘就业”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124万人次,8万求职者在平台注册,5.6万求职者通过平台提交简历,5.4万求职者通过平台电话求职。

这意味着,大批受疫情冲击失掉“饭碗”的企业员工、农民工兄弟,通过“湘就业”平台,又端上了饭碗,有了维系一家生计的收入。

“湘消费”“湘农荟”

“用了消费券吗?”从3月底开始,这句流行语在湖南的火爆程度不一般。

“湘消费”的横空出世同样是一次紧急任务。为推动历经疫情寒流的消费市场复苏回暖,湖南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湘消费”小程序,24小时内紧急开发完成。

在省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下,省总工会、省财政厅联合下文,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将全年可发放的有关节日慰问费未发放部分,加上省总工会此前规定的抗击疫情特别慰问费,以消费券形式提前一次性发放,规定在5月5日24时前消费完毕。

限定只能线下消费、线上不能提现转账、限制消费时间……“湘消费”带动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走进不同消费点进行消费,使整个经济链条活跃起来,全面提振全社会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

这之中,“湘消费”最大的考量是扶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防控困难期。人们发现,家门口的水果店、理发店、小超市、小餐饮店等等都可以用消费券,既方便了职工会员,更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困难之下稳定住生意和客源。

统计显示,“湘消费”上线以来,惠及30余万个实体商家,其中小微商户占比达8成。从3月27日上线至5月5日,带动全省线下微信支付消费增长330亿元,小微商户交易金额增幅明显,餐饮、交通、服饰美业、休闲娱乐、零售等行业均有明显增长。

湘伴君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今年4月的“湖南米粉大擂台”上,不少消费者就是拿着“湘消费”去嗦粉的。

疫情之下,还有不少线上平台上线,打开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直接为脱贫攻坚助力。

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湘农荟”平台,一批地方领导当起“带货主播”,为湖南优质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也吸引了家乐福、步步高、苏宁易购、红星大市场、华润万家超市等进驻,连接供需两端,搅活了农村的消费市场。浏阳市海秀生态农场的3000多只土鸡,在这里接到了散户和团购订单;长沙市望城区绿地生态农庄的5万余公斤莲藕,通过平台对接上了大润发超市等企业,销路不再愁。

今年3月12日上线的“芒果扶贫云超市”,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借助湖南广电主持人、艺人的知名度和自带的流量,已为我省贫困地区累计卖出农特产品20余万件,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间接带动特色农产品关联销售10.3亿元。

大数据助力复工复产,省商务厅与建行湖南省分行共建“湖南招商云平台”,整合海量数据资源,促进项目尽快落地。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云上服务对接”,让中小企业加速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影响。

民本情怀

无论是“湘健康”助力疫情防控,还是“湘就业”带动农民工就业、“湘消费”帮扶中小微企业、“湘农荟”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去,这是湖南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对疫情冲击的创新举措;而细究背后的深意,更是湖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理念的最好实践。

4月15日,“湖南米粉大擂台”开赛的第二天,14个市州特色米粉和小吃受到众多市民的喜爱。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湘伴君还不由得想起,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湖南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米粉大擂台活动。在省委九所宾馆,14个市州的48家米粉名店、124种特色米粉、123款风味小吃,在“湖南米粉大擂台”同台比赛,11天销售米粉近2万公斤,近10万名食客大快朵颐。据说,这场声势浩大的米粉节由省委主要领导推动,不仅拉动消费,更为小微餐饮企业复苏注入力量。

湖南人爱吃粉,米粉店遍布大街小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解决了多少人就业,更是多少家庭的生计所在。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昨天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米粉节带来的,不单是热闹与人气,更是湖南省委坚持“人民至上”,浓厚民生情怀的彰显。

疫情大考中,正是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党带领人民闯过了重重关隘,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赞誉。而这,也是我们的事业始终能向前推进的根本力量。

(湘伴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