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扶贫“成绩单”:5县脱贫逾13万人“摘帽”

近年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临夏推广“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种供养、农牧互促”的循环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新路子。临夏官方立足改善民生,发展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2家,新组建贫困村合作社181个。

甘肃临夏扶贫“成绩单”:5县脱贫逾13万人“摘帽”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5-29 09: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甘肃临夏扶贫“成绩单”:5县脱贫逾13万人“摘帽”

5月28日,临夏回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临夏州委宣传部供图 摄

中新网兰州5月29日电 (艾庆龙)28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州长马相忠说,2019年,该州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4.7亿元,整合涉农资金43.4亿元,广河、康乐、和政、永靖、积石山5县脱贫,403个贫困村退出,13.49万人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8%。

当日,临夏回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临夏州作为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之一,所辖县市多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坊间甚至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的言语。

“2019年,超7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3个乡镇卫生院、999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改造,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马相忠介绍说,该州落实到户产业资金7.1亿元,扶持9.8万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同时,培训劳动力3.4万人次、输转51.3万人次、劳务创收101.2亿元,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66家、吸纳就业近万人。

近年来,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临夏推广“粮饲兼顾、草畜配套、以种供养、农牧互促”的循环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新路子。据当地官方通报,2019年,该州粮食产量68.3万吨,推广粮改饲35.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6.2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8个。

在乡村旅游方面,临夏境内的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通过国家5A级评审,和政法台山和万兽谷获批4A级旅游景区以及创建黄河三峡省级旅游度假区,扶持发展旅游扶贫重点村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全年共接待游客2711.5万人次、综合收入133.2亿元。

临夏官方立足改善民生,发展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22家,新组建贫困村合作社181个。此外,厦门市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7亿元,实施416个帮扶项目,43家厦门企业落户临夏,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3亿元,产业就业方面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马相忠认为,该州全面小康指标短板明显,基础设施仍显滞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马相忠说,接下来,该州将发展牛、羊、菜、果、薯、药、油菜、百合八大特色产业,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60万亩工程、养殖业达标提升等工程,强化农技农机服务和农业保险支撑作用,增加村民的种养业收入。

同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力度,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良种良法工程,完善产销对接一体化网络,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完)

(艾庆龙)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