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28日长沙讯 昨日第三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网络视频采访”活动在北京和长沙两地同步进行。中央及湖南省直媒体记者聚焦“打造长株潭先进制造高地”,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连线北京,向胡伟林、郑建新、文爱华、曹慧泉、阳卫国、唐岳等6位代表提问,代表们对湖南制造业的基础和优势做了深入分析,并介绍了下一步的计划和举措。
湖南代表团媒体记者提问现场
“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湖南下一步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不仅有利于落实中部崛起国家战略,还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安全程度,有利于放大湖南的产业优势,有利于稳经济稳就业。”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介绍说,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就可以在总量和技术都有一定程度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制造业的效能和潜力放大,推动湖南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和发展,并通过产业链的补强,克服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受制于人的问题。此外,通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以及一大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能为稳定湖南经济、稳定湖南的就业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回答提问
要发展壮大制造业,可靠的金融支持是关键。对于“如何更好发挥金融的力量、支持长株潭争创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介绍说,目前建行施行差异化政策,“对湖南省制造业的前20个优质产业链行业,我们拿出了专项方案;对大中型企业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对普惠型企业开发了系列产品,如通过“惠懂你”APP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信用贷款,非常便捷高效。”对于下一步计划,文爱华介绍说,建行将承接政策,继续推动差异服务;整合建行集团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充分为装备制造业服务、赋能;运用数字化经营、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思维,提供综合性服务;在融资成本方面,以更加优惠的利率和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面对“长沙在先进制造业创新方面具有哪些优势”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首先,为了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长沙制定了“七大工程”“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等若干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的政策意见。其次,利用现有的60多家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800多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220多家孵化平台和众创空间,为长沙的“智造”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通过打造22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吸引广大的人才队伍,为长沙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对于“湖南长株潭地区在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高地上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介绍说,从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来看,湖南去年装备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2000亿元,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2200亿元左右,其中长株潭地区在湖南装备制造业中间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占比超过60%。而且,湖南在全国的装备制造业领域有几个方面非常领先,比如先进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在株洲和长沙都有分布,这在全球也具有领先地位,此外航空发动机等,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回答提问
株洲是我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千亿产业基地,也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针对“株洲市在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有哪些优势”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底气十足地介绍,株洲是全世界规模最大、配套最强、技术水平领先的轨道交通制造基地,是我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基地,是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更是湖南唯一获批建设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城市。“株洲将抓住创新驱动这个‘牛鼻子’,突出产业链建设这个‘总抓手’。”“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过程中,株洲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对接长沙、湘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近年来,楚天科技在医疗装备领域发展迅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9.16亿元。谈到楚天科技如此壮大的原因,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高度肯定了长沙对于扶持22条产业链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良好的教育基础、出色的交通区位优势、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低廉的房价,吸引了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来到长沙。被问及对长株潭发展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有什么建议,唐岳同样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一方面应“继续优化对高端人才、海外人才、领军人才来长株潭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筑巢引凤,筑巢创业,引凤创新、引凤发展”,另一方面则应“加大科研教育与发展,为长株潭制造业提供足够的高质量技工人才,构筑长株潭制造业强大的工匠队伍,培育良好的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