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艺术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26 14: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心灵教育,是情感教育。同时,美育对于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不可取代的,是美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艺术重要门类的音乐、美术学科,其教育功能从本质上说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艺术教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领域、一个学科,而且是教育的基础和崇高形式,通过艺术可以改造教育、优化教育,艺术教育应当渗透学校教育的所有学科,所有学科教育都应“艺术化”,即充溢情感、漫溢想象、富于创造。各科教育都应在艺术的伴随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知识的世界和智慧的天地。

一、魅力教育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念支撑

北京实验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由中华民国首任民选总理、大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自筹钱款创办的。他提出“香慈”的办学目标:在于教养孤贫,使孤苦儿童与富人家子弟同享教育之幸福;培养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

2011年,这所百年老校,因曾军良校长的到任,又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2011年7月以来,魅力教育家曾军良校长出版了《曾军良与魅力教育》《魅力教育的激情与幸福》《爱与智慧的教育》《高效学习方略》《魅力教育一一校长论道2019》等一系列魅力教育专著,全面、系统、创造性地论述了魅力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魅力教育改革系列理论思考。

魅力教育核心理念是:

构造“一方池塘”,服务孩子“自然成长”;

点燃“一束火焰”,启迪孩子“自己成长”;

敲打“一块燧石”,引领孩子“自由成长”;

推开“一扇大门”,促进孩子“自觉成长”。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而“魅力教育”就是要唤醒孩子内在成长的动力。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不仅仅是条件的保障,关键是“人”的培养。学校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教育,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极其必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既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又有健全的心智,还有健康的体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蓬勃的创造力。我们培养这样的人才能支撑起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国梦。

我们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艺术需求,富起来之后人们渴望艺术的生活。我们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培养公民的教育,就是培养有审美感知能力的高素质的公民。所以我们的美育教育一定是面向人人的一种育人模式。

二、发展战略谋划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蓝图

北京实验学校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工作,为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2011年,学校制定了十大发展战略规划,“艺术发展战略规划”列于其中。2016年,为推动学校更加快速、整体、高效发展,培养具有“北实精神、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魅力人”,学校再次研究制定出十五大战略发展规划。“艺术发展战略规划”仍列于其中,旨在通过战略谋划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蓝图,通过战略引领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通过战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通过战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整体快速发展,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成体系、更规范、更系统的开展。

北京实验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提出: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培养人、发展人、塑造人为课程建设的主要价值,实现学生“全员”发展模式。通过十五年一体化培养,人人有一门艺术特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感性素养,让艺术教育成为“为每个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

三、艺术教育中心的建立强化艺术专业领导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人类的思想,建设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设计者和创造者,是人类精神花园里的一名园丁。

学校非常注重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成立了学校二级机构“艺术教育中心”。对艺术教师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研究、提高,对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推进。

在学校“魅力教育思想”引领下,在“课程委员会”的推动下,艺术教师们积极探索基于尊重学生自然天性成长规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努力让教学迸发出绚丽多彩的魅力光芒。让学生在激情快乐、趣味幸福中学习成长,推动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主动成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生命发展场的“魅力艺术课堂”。

(一)建设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艺术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艺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培养了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艺术教师队伍。现有幼小中艺术教师19人。包含音乐、美术、舞蹈和书法四个学科,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2人,海淀区学带骨干4人,兼职教研员2人。外聘艺术专家30余人,其中金帆管乐团15人,银帆京剧团8人,合唱团、舞蹈团及艺术选修课程10余人。教师们除定期参加校内外教师培训、专题讲座、案例、论文评选等活动,我校还非常注重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艺术老师参与和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专家型教师培养及教育影响力的研究》课题——学科课题‘幼小中一体化艺术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组组织的”子课题研究”。2017年又参加了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幼小中一体化京剧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等国家重点研究课题。

艺术中心还非常重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教师们学有方向、学有榜样,为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艺术中心开展教师结对活动。通过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二)不断研究探索,魅力课堂精彩无限

由于学校幼儿学部、小学部、中学部作息时间各不相同,艺术中心教师组织在一起开会研究很不容易。所以,艺术中心每月利用一次周三晚上6:00—8:00时间,召开幼小中全体艺术教师会。通过每月一次集体的例会,对课堂教学、课题、一体化研究、社团建设等问题提出统一要求并进行交流、总结、研究和提升。曾校长经常到会,聆听老师们的研讨,对艺术中心工作进行指导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艺术中心包含音乐、美术两个教研组,每月进行两次教研活动。聚焦“魅力艺术课堂”进行教学研究,通过说课、试讲、听课、模课、作课、听课、评课七个环节,精心研究设计,仔细打磨,发挥教师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打造“魅力艺术教师”,营造“魅力艺术课堂”,切实让“魅力艺术课堂”教学常态化。

(三)做实事抓宣传展魅力,提升艺术教师素养。

艺术中心将教委、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扎实有效、有条不紊的进行。每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层层管理,落实到人,让每一项工作具体、务实、有效。

在曾军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艺术中心全体教师积极进取,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学校新品牌验收汇报演出任务、学校每年的教师节慰问演出、迎新联欢晚会及成功举办金帆管乐团和京剧团的专场演出。获得各级领导、全校师生和家长们的高度赞誉。

艺术教育中心教师们在完成教育教学、艺术选修课、艺术社团活动等各项工作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对外宣传工作,及时的运用“微信公众号”报道学校教育理念,完成文字、照片、图片的美化、编辑、排版及发布的工作。每一次活动从照相、撰写文字宣传稿、审稿到报送到学校党政办,最后在学校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报道,一系列的工作都是由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来完成的。李佳老师还将自己负责此项工作的体会,梳理并撰写论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助推阅读习惯养成》荣获第七届“童心杯”素质教育征文评选一等奖。艺术中心全体教师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学校各项工作,2018年被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

四、课程的设计让艺术课堂走向了课程育人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成为具有更高文化品位的人”。

北京实验学校落实“人人美育”的教育理念,通过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校本选修课程、艺术社团活动、艺术实践活动等课程,实现人人有一门艺术特长,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内动力,浸润学生美好心灵。

为实现人人美育,“人人有一门艺术特长”的发展目标,学校实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培养学生艺术特长。让学生学有所长,让学生充实而幸福,在学生心里种下热爱艺术的种子,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感性素养。依据艺术课程标准,基于艺术教育核心素养,结合学校“魅力教育”理念和“艺术发展战略规划”,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教师,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构建适合北京实验学校艺术教育核心素养发展的多元化艺术课程——“北京实验学校十五年一体化魅力艺术课程”,如下图所示:

通过研究,学校确立了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选修艺术课程与综合实践艺术课程,三大艺术课程类型齐头并进,人人实施美育。

校本选修艺术课程包括幼儿园亲子半日活动课程、儿童剧表演课程、玩转微电影课程、拓印课程、3D-纸雕画课程、景泰蓝制作课程、话剧表演课程、篆刻艺术课程、橡皮章课程、摄影艺术课程、风景速写训练课程、国画基础课程等课程。

 

学生景泰蓝作品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综合实践艺术课程包括学校传统的“红五月”艺术节、“一二.九”合唱节等活动。艺术日包括 “探春节”“嬉夏节”“品秋节”“暖冬节”一日活动。带学生领悟春的生机与希望,夏的炙热与激情,秋的收获与喜悦,冬的洁白与祥和。四季变换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日月辗转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学生们在四季节日的活动中去积累、去收获、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为人生发展厚积薄发。

艺术社团,包括校级的金帆管乐团、银帆京剧团、舞蹈团、合唱团、民乐团以及学生自组的动漫社团、摇滚乐队、古筝乐队、吉他乐队、话剧社团等艺术社团。

学校艺术活动,包括新年联欢会、教师节慰问演出、话剧、儿童剧表演、学生自组艺术社团展演、金帆管乐团专场音乐会、银帆京剧团专场演出等艺术活动。

北京实验学校十五年一体化魅力艺术课程,在知识、技能、艺术鉴赏、想象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方面对学生“人人有一门艺术特长”进行培养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全体学生艺术素养,实现人人美育的育人目标。同时,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教师,通过交流、学习、研究,各学部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方面,从参加校本选修艺术课程、艺术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艺术课程等方面,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适合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艺术成长手册”。从封面设计到评价内容,都极具各学部年龄特点和美感,为实现“人人有一门艺术特长”,实施人人美育的育人目标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客观评价。

五、魅力艺术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好基

通过校本选修艺术课程、综合实践艺术课程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十五年一体化魅力艺术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持续发展。

通过艺术课程培养,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艺术课程之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在不同艺术领域得到发展。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阶梯式、一体化培养,最终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艺术修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喜爱、人人受益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能够“人人掌握一门艺术特长”,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普及,去滋润众多学生的心灵。

(一)凝聚智慧自主研发校本教材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学校艺术教师不断实践、探究、积累、总结,自主编写完成了《节日里的音乐》《国粹京剧》《中国汉族民歌》《篆刻艺术》《摄影艺术》《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妙手生花——创意小制作》《景泰蓝》《魅力京剧》《高中生舞蹈鉴赏》等校本教材。把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独特视角的审美体验,通过文字书写下来,应用于教学中,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财富。

(二)“魅力讲坛”点燃学生成长的火花

学校文化活动里的艺术元素提供了艺术教育的多彩氛围,使广大师生在美丽的校园里健康美好成长。学校创办了特别受师生欢迎的“魅力讲坛”,邀请社会名流和艺术界的精英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给予了学生们与心中的榜样面对面交流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平台。截至目前,“魅力讲坛”已经邀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手风琴演奏家杨帆,青年歌唱家刘和刚,青年舞蹈家黄豆豆,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朱迅,“水木年华”主唱卢庚戌,著名歌唱家戴玉强等,为全校师生带了丰盛的精神飨宴。观人生百态,与智者同行,通过“魅力讲坛”活动的举办,北实师生的精神得到了涤荡和鼓舞。

北京实验学校十五年一体化丰富多彩的魅力艺术课程,给学生点燃激情、释放自我、勇敢表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培养了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精气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美好的成长。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使同学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生活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所学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枯燥的、不易理解的。让生活更加丰富,让知识更加生动,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内在的“自律、自爱、自尊、自信”!

(三)艺术耕耘春华秋实, 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艺术社团在国际、国内的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金帆管乐团在海淀区、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展演中均荣获金奖。曾三次赴日本、捷克、奥地利进行中外学生友好艺术节交流比赛均荣获金奖;五次赴上海参加全国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均荣获金奖,被中国音协管乐学会授予“中国金钟之星管乐团”和“中国管乐发展突出贡献奖”。银帆京剧团连续八年荣获“国戏杯”一等奖。民乐团、舞蹈团、合唱团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登上央视舞台参加戏曲频道、少儿频道、中学生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录制和晚会演出。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少年儿童艺术教育培训基地”“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教育示范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示范校”“北京市艺术教育传统校”“海淀区戏剧教育基地校”“海淀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金帆管乐团”荣誉称号。

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人们一旦学会了用艺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这只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观自我成长,从而在心灵上发现自我,在精神上获得丰盈,在生命中感受意义,在人生中活得从容,让魅力艺术浸润心灵,让艺术教育成为“为每个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

(本文作者: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助理、海淀区音乐学科带头人刘智慧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