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扎实推进"六稳""六保" 中国经济充满希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24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发展”仍是报告中最高频词汇,总计出现74次。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意味着忽视发展,更不代表任由经济减速下滑。实际上,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支撑。纵览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其中推出了很多稳经济、促发展的重磅举措。比如,“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种种务实之举,不仅有助于夯实经济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更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稳定经济运行的坚定决心。

在不设置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情况下,“六稳”、“六保”同样可以发挥经济发展“指挥棒”的作用。在宏观调控层面,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六保”促“六稳”,就能实现经济稳中求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们就能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经济前景值得期待。

在特殊时期内实现发展目标,需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集中力量、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比如,为降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专门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并要求全部转给地方,决不允许截留挪用。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同样有着摆脱掣肘束缚、引导各方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的现实考量。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机械地注重短期经济指标。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这本身就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况且,我国经济总量已接近100万亿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一旦内外形势好转,我们有能力迅速恢复发展活力,推动经济达到一定的增速。可以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也是我们能够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势的信心与底气所在。

疫情冲击难以避免,攻坚克难事在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