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滴滴出行开启战略合作 向交通行业精准推送预警信息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滴滴出行开启战略合作 向交通行业精准推送预警信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20 14: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0日电(记者 李弘扬)暴雪、台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对人们出行的影响显而易见;而预警信息的应用,则能为出行提供决策支持。因此,预警信息向乘客和司机推送,能让乘客和司机的出行更安全。

5月20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滴滴出行开启战略合作,迈出了面向行业精准发布的重要一步。双方将本着服务民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提升预警信息精准发布能力、丰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推动预警信息融入公众生活场景等核心任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交通运输和预警信息数据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下融合升级。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二级巡视员周旻、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主任孙健、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庞基敏等参加云签约活动。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副主任朱小祥、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赖春波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2020年,预警中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的“预警发布要精准”的要求为目标,在不断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的同时,针对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和预警信息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度问题,积极探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求的新方式。

此次与互联网出行企业首次深度合作,是预警中心内外联动、利用社会资源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的创新举措,对丰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作,双方将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建立预警信息传播共享通道,实现预警信息在公众出行中的应用,更准确更快送达需要人群。

余勇表示,希望预警中心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探索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融入城市信息化进程,以场景化为载体推动与行业的信息融合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企业资源,在预警信息发布“高速公路”上建设更精准、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站”,在提升覆盖面的基础上,推动更高的信息到达率、内容有效率和公众使用率;推动科研和技术上的深度合作并在试点应用,通过联合研究、探索及建立试点示范,将合作成果真落地、见实效。

孙健表示,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滴滴出行的合作是典型的强强联手,双方利用数据优势和行业领先技术开展深度的融合,必将为每一位出行者和交通、物流行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高品质的气象服务。

庞基敏表示,滴滴出行将以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不断扩展合作领域,共同探索、强化科技创新,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出行需要、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面向有出行需求的公众,双方联合推出极端天气的出行提示服务。在预警信息发出后,公众在打车的同时就可以收到滴滴App端弹出基于预警信息的风险提示,而区域天气情况实时投放地图蒙层与开屏画面,可使乘客直观感受到极端天气的风险,从而调整出行计划,进一步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企业,预警信息可助力滴滴出行优化应对策略与调度策略。通过对天气数据指数分析,企业可制定出不同应对策略。以重大节日保障为例,企业可根据预警信息,提前筹备运力,及时调度分配司机、调整出行价格,节省乘客时间成本、提高出行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滴滴司机应得的奖励,保障成交率。

面向公众的功能已陆续在全国30个城市上线,包括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针对司机的推送也在逐步尝试。滴滴司机APP端目前在长沙和厦门两个城市试点,推送极端天气预警push和语音播报,协助司机师傅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出行安排。

未来,双方还将共同推动城市信息化进程下“气象+交通”数据融合的创新应用,最大限度发挥预警信息在交通出行领域的防灾减灾效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悉,由气象部门牵头承建和运行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各部门、各类灾害预警信息的汇集中心和发布中心。成立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应急管理部的大力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围绕“第一声音、权威声音”的目标,初步建成了平台集约化、应用本地化、手段多样化、设计标准化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成了“一纵四横”的集约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了“一通四达”的矩阵式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汇集和发布了16个行业领域的76类预警信息,预警公众覆盖率达到87.3%,预警发布时效达到3-8分钟,在减少灾害和突发事件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效显著。

(李弘扬)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