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控股净利润同比增长19.8%,后疫情时代百亿雅迪蓄势突围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5-19 09:10
2020-05-19 09: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企稳,市场终于等到了进入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的利好消息。许多行业龙头企业也在短期的冲击和震荡后迎来逆势突围的机遇。

两轮电动车龙头企业雅迪控股(01585.HK)至年报发布以来股价整体延续上行趋势,5月18日,港股收盘价3.830,较前一日小幅上涨0.79%,被资本市场看好。

行业首家迈入百亿俱乐部

雅迪2019年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雅迪实现收入119.68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99.17亿元增加约20.7%,创历史新高,是两轮电动车行业内首家营收破百亿的企业。

此外,受益于电动踏板车和电动自行车销量增加,2019年雅迪毛利润同比增加约28.3%至20.78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至17.4%,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9.8%至5.16亿元,创历史新高。

记者获悉,雅迪2019年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电动车销量大幅增长。而雅迪管理层在年报中指出,2019年集团积极扩充中国两轮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以巩固雅迪在中国的市场龙头领导地位。同时得益于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准的实施,以及管理层对产品质量及创新、研发能力及品牌管理的贯彻投入,雅迪两轮电动车销量自2019年4月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雅迪在全球范围内共销售约609.37万台电动两轮车,同比增长20.9%,得益于销售情况的大幅提升 ,雅迪的现金流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2019年,雅迪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8.19亿元,较2018年的3.2亿元增长约7.8倍。银行结余及现金达26.37亿元,较2018年的19.73亿元增长约33.6%。

这意味着,雅迪账面资金充裕,使得雅迪几乎不需要任何借款,便可维持日常运营及发展。也让雅迪具备了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时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仍处 蓝海, 消费复苏后 有望迎来快速反弹

2020年影响所有行业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的冲击,给这一龙头企业同样带来压力和冲击。雅迪管理层也在年报中指出,预计雅迪2020年全年经营业绩会受到若干程度影响。

但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已经陆续出现了复苏的信号,5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汽车销量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这表明压抑的市场需求开始释放,对两轮电动车行业来说,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利好信号。或许复苏程度、时间早晚不一,但恢复疫情前的市场水平的时点也许不远了。

据全球性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电动两轮车2019年至2023年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提升至7.22%,市场规模将达到1089.9亿元,两轮电动车行业目前仍处于蓝海阶段。

从目前两轮电动车的行业现状来看,中自协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前十大电动车品牌总销量约为1600万辆,占据了行业市场规模的六成以上。而2017年至2019年,雅迪电动两轮车全球销量分别为406万台、503万台、609万台,不断刷新行业年度销量记录,连续三年全球销量排名第一。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仍旧分散,而雅迪近年来的高速成长印证了市场经济之下的竞争,会使得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规律。再加上2019年新国标落地,监管部门明确了对两轮电动车的相关标准,加速淘汰资质不足、运营能力弱的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不可避免地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雅迪作为国内拥有众多产品3C证书且同时拥有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无疑将成为新国标落地最大的受益企业。

线上销售有望成为新一轮竞

记者注意到,雅迪在2019年已经开始发力线上销售并有所成果。

雅迪管理层在年报中指出,为改善在线销售,雅迪已经建立一支专专责销售团队,致力于通过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如天猫、京东、拼多多及苏宁),销售及营销产品并取得良好进展。雅迪2019年已在线销售17.3万台电动两轮车,而2018年的数据仅为7719台。

一位电商人士认为,雅迪线上销售能力和数据的提升,与疫情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善不谋而合。

他表示,在经历了消费重创后,市场普遍认为疫情结束后短期内各行业会具备明显的消费反弹趋势。此外,疫情会给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带来革命性变化,其中目前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线上化消费的倾向。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两轮电动车是具备电商销售属性的,而在过去线上渠道的销量占比相对较小,在消费者有充足意愿进行线上消费的趋势下,已有畅通的线上销售和营销渠道的企业将有望抢占更多先机,这个层面来看,雅迪是有机会在2020年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逆势突围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