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密集披露期到来,疫情之下,互联网大厂们将交出一份怎样的业绩答卷?
5月13日,腾讯(00700.HK)率先给出了答案。据腾讯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20年Q1腾讯营收1080.65亿,同比增长26%;净利润(Non-IFRS)270.79亿,同比增长29%,超出市场预期。
分板块看,腾讯TO B代表板块—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经受疫情考验,单季收入264.75亿元;在TO C板块,腾讯社交产品矩阵在疫情期间,致力于满足人们在消费娱乐、资讯社交、精神解压等方方面面需求,成为“无接触”经济重要构成工具。
其中,微信月活再创新高,增至12.03亿;受益于疫情期间线上经济旺盛发展,小程序用户迅速增长,日活跃账户数超过4亿;腾讯视频的订购用户数进一步增长至1.12亿。
纵观整份财报,腾讯在疫情冲击下充分呈现了巨头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扎根消费互联网、拓展产业互联网的“双网”布局,成为腾讯逆势增长的关键。
在保障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腾讯作为科技抗疫排头兵,率先设立了15亿元国内战疫基金和1亿美元全球战疫基金,借助高效的互联网资源协调能力,持续输送物资与产品能力。
财报发布当天,腾讯宣布启动“数字方舟”计划,从降低成本、引流拓客、设立专项基金、技术开源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
社交矩阵迸发新能量,C端抗疫“隐形能力”爆发
疫情冲击下,腾讯C端矩阵产品充分渗透于民生、教育、医疗、消费等衣食住行领域,成为促进国民经济运转的重要工具。
“无接触”大背景下,小程序承担起助力企业和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社会角色。1月24日至2月13日,超市类小程序访问人数同比增长115%,生鲜果蔬类小程序访问人数同比增长168%,社区电商类小程序访问人数同比增长83%。同时段内,公共类小程序数量大增,医疗类疫情服务小程序新增近800个,政务类疫情服务小程序新增超100个。
为一进步挖掘消费需求,小程序在疫情期间顺势推出直播功能,带动“全民直播”热潮。小程序+社群运营(微信群)+私域流量(企业微信)+直播卖货,成为最基本的战疫“组合拳”,有效帮助零售商家实现客流数字化。
例如疫情期间,时尚品牌歌莉娅就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互通的能力,将服务转到线上,通过让导购添加消费者、用企业微信朋友圈发布商品信息、引导至小程序商城三个环节,实现了线上客户运营的闭环。2月首周,歌莉娅在企业微信的每日销售额均超过100万,最高达300万。
3月8日,有近千个品牌在微信小程序开展“节日”直播首秀,2000个主播参与其中,开播时长近900小时。通过小程序直播,部分品牌订单量增长近12倍,部分品牌交易额增长5倍,还有品牌单日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大关。
另一边,消费券正成为拉动消费的有利催化剂。公开资料显示,各地政府自3月以来开始大量发放消费券,凭借着超12亿的月活和微信支付的高普及率和渗透率,微信成为消费券发放的重要渠道,有效促进了消费回暖。
截至目前,湖南、浙江、广东、武汉等50余省、市、区通过微信平台发放超百亿电子消费券。仅5月1日至3日,微信电子消费券就带动消费9亿元。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消费券或带动消费额外上升20%。
疫情之下,腾讯C端矩阵展现了全方位连接个人生活场景的产品实力,这亦是腾讯深耕社交生态多年积淀的“隐形能力”的一次集中释放。
产业互联网迎接极限挑战,B端矩阵齐秀 “云能力”
相比C端矩阵在疫情期对民生的连接和服务能力,B端产品则担负起助力社会复产复工的重任,通过数字化能力,保障经济平稳发展。
疫情期间,腾讯积极开放自身的技术资源与研发能力,助力生态伙伴共同成长,携手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截至目前,腾讯云免费为逾1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海量云资源和协同办公产品。
针对在线办公需求的爆发,腾讯推出云办公全家桶“套餐”: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近10款产品协力下场,快速渗透企业远程办公市场。
B端产品矩阵迅速成为抗疫主力,其中,腾讯会议自2019年12月底推出后的两个月内,日活跃账户超过1000万;企业微信活跃用户数在去年底超6000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腾讯文档月活跃用户突破1.6亿,已累计创建超5亿份文档。
随着全球疫情发酵,腾讯会议还紧急研发了国际版应用VooV Meeting,已经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在潮涌的线上办公需求下,腾讯会议国际版用户增长了6倍。为了满足全球各地“无接触”办公需求,腾讯会议在100天内更新迭代了20多个版本。
数据显示,复工之后,每周都有数万家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通过腾讯会议助力业务复工复产,云签约、云招标、云面试、云培训等云上协同实践正成为新趋势。
除助力复产复工之外,如何高效推动全民防疫,成为疫情对腾讯B端能力的另一重考验。
疫情期间,腾讯云开发了疫情整体解决方案“微应急”,共支持100多个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部门上线疫情服务相关小程序。其中,腾讯“防疫健康码”于2月9日率先落地深圳,随后在全国各地陆续上线。复学潮来袭后,腾讯又推出“复学码”,助力学校复课。
截至5月12日,腾讯健康码相关小程序总访问量超235亿,亮码80亿人次,覆盖超过21省400多个城市的10亿人口。
助力抗疫之外,针对各式各样的“数字化”需求,腾讯展现了更多云能力。
4月26日,中国银联《2020年银联云建设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发布。腾讯云以3.86 亿元中标,这是目前国内金额最大的金融云第一大单。
不仅是针对商业机构的云助力,腾讯还将“云办公”整体解决方案打包出口,积极输出国际影响力。3月末,联合国宣布腾讯成为联合国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
4月15日,腾讯又成为第127届广交会技术服务商,为广交会网上举办提供整体技术支持、平台研发服务与云资源支撑,这是广交会63年来首次“云办会”。
根据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数据,2019年腾讯云全球市场营收增速111%,在全球TOP5云厂商中排名第一。自2017年至2019年,腾讯云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依次是全球18位、全球第6位和全球第5位。
腾讯视频订购用户数突破1.12亿,数字内容增速可期
背靠强大的社交基本盘,2020年腾讯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继续深耕细作,以腾讯视频、腾讯影业、腾讯音乐、腾讯看点、微视、腾讯浏览器等组成的数字内容矩阵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随着疫情期间在线视频、音乐、文字等线上付费项目热度的持续走高,数字内容也迎来增长契机。
2020年Q1,腾讯视频及音乐服务会员数大幅上升,推动收费增值服务账户数同比增长19%至1.97亿。其中,视频服务会员数同比增长26%至1.12亿,音乐服务会员数同比增长50%至4300万。腾讯视频日活跃账户数及流量上升,得益于自制中国动画及电视剧成功吸引用户,例如《斗罗大陆第三季》及《三生三世枕上书》。
短视频方面,腾讯微视、新闻信息流平台及小程序的用户流量及短视频浏览量均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微信视频号的推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业内人士认为,视频号结合了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的机制,在加速裂变的同时保留了圈层,这意味着更强的渗透能力和变现能力。
依托于微信的视频号,具有其他产品生态所不具备的优势。张小龙在年初提及,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短内容一直是微信要发力的方向。
不过,视频号还在进化,算法仍在不断迭代,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确立生态布局。但可以明确的是,视频号承载着腾讯在5G时代的重要战略布局。
透过Q1财报,腾讯充分展现了在消费、产业两张网上的巨大盈利张力,同时通过抗疫极限挑战,向社会证明了其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实力。
与此同时,财报披露2020年Q1腾讯集团的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392.10亿元,同比增加133%。这将利于腾讯后续进一步深化产业互联网布局。
在B+C产品矩阵的联动之下,腾讯未来有望给市场带来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