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治局指出,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成绩来之不易。现阶段要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国内“疫潮”基本消退,国外疫情却来势汹汹,“内患”未“祛”,“外忧”围“城”,此际,全国上下要有“忧患”之心,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战疫必“捷”的信心,更要夯实既定目标必“就”的决心,严防疫情卷土重来,二次“回春”。 昼警夕惕,居安思危,常备“忧患”之心。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疫”犹未尽,国内目前疫情形势“风平浪静”,国外却已“洪水滔天”,各级各地政府依旧要“利剑高悬”,守好“门”,把好“关”,防止国外疫情“倒灌”,严防国内星星之火“燎原”。“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眼下,联防联控网已经建立,国内外疫情对比的强烈反差,让许多民众产生“优越者”的错觉,这种麻木、松懈、无所谓的心态必须警惕,各地政府、各级党委要重视群众心理变化,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当前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准备,杜绝“二战”,时刻保持“忧患”之心。
审时度势,多措并举,提振全民信心。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要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民众恢复正常生活“搭桥铺路”为复苏经济开出“良方”。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各级政府要“耳听八方,着眼地方”,因时施策,通过减税、降费,为企业注入“强心剂”,运用金融服务、稳岗补贴等手段疏通经济末梢“微循环”,鼓励领导干部“带头吃喝”,促进地方消费,稳促复工复产步入“快车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讲地方话,干实在事”,“嘹亮”嗓子,迈出步子,树言立行,提振国民信心。
奉令唯行,掷地有声,夯实目标决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国家已定前瞻性目标,面对疫情“突袭”,各级政府需要更韧的耐力,更稳的定力,更坚的努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出台经济维稳“六稳”举措,紧锣密鼓推出多项力大效佳的对冲政策,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集经济体量、物质基础、资源技术条件、和市场规模日臻成熟完善的宏观调控于一体,只要勠力同心,应对有方,我们有决心“攻城略地”,玉汝于成。
“寒冬已去,残雪犹存”,党和国家要进一步提振国民信心,铸牢“夺胜”决心,警惕民众“轻心”,让国民、企业“动起来”,经济“转起来”,凝心聚力,上下一体,全面决胜国家总体目标。(杨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