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边抗疫边生产:中国杂交水稻承载非洲粮食安全新希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11 16: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马达加斯加的杂交水稻试验田里,中国专家组成员与当地农民一起收割水稻。

中国日报网5月11日电(记者 柳洪杰)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项目寄托着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希望。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项目实施带来了挑战。

自马达加斯加3月20日出现首例新冠病例以来,中方专家组成员克服了防护物资和后勤物资奇缺等一系列困难,积极组织杂交水稻生产基地和示范农户,并与当地农民一起挥汗忙碌,收割水稻。

近日,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部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在视察项目时感慨道:“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很多国家粮食进口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杂交水稻为马达加斯加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中国的杂交水稻帮助我们缓解了粮食问题。从今年起,我们动员一切力量,推动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种植。”

在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10月派出9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马达加斯加传授农业技术。项目启动以来,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当地合作伙伴以及技术部门通力合作,传播杂交水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按照既定工作计划,今年3至5月是牧草收割、水稻收割,以及培训、农业企业综合经营基线调研的关键时期。

受疫情影响,原计划的培训班不能按时开班,中国专家和技术员就用电话指导合作伙伴和当地农民具体操作,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沟通,在专家驻地完成培训计划、培训课件,编写并向农户分发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使用手册。由于交通封锁,有项目点煤气供应受阻碍,专家就改用木炭生火煮饭做菜。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计划通过该项目在2年之内培训大部分技术人员和1000名稻农掌握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使马达加斯加的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8吨达到每公顷至少8吨的水平。到目前为止,中国专家已经在三个示范基地培训稻农310名。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参加该项目的稻农汉塔说。她预计这次试种最低产量为每公顷8吨。作为接受过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和支持的稻农之一,她说:“栽培技巧并不难,但也需要不少参与。我计划在下一季度时增加试验田的面积,稻农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使用杂交水稻种子,因为利润非常可观。”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和科摩罗四国代表塔拉•帕特里克表示,中国专家带领当地农民种植杂交水稻,成果喜人。这样的技术应该被推广至更多非洲国家,支持非洲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零饥饿”愿景增添信心。

(编辑:齐磊 刘世东)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