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评:中国空间站建设里程碑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太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5-11 16: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5日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了执行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里程碑式关键步骤。8日,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根据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一共规划12次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后,中国将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应用载荷已陆续转入正样研制,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此外,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也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太空探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想。尽管当前全球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但长期太空探索的方向不会因一时的公共卫生危机而改变。中国空间站在疫情期间克服困难取得重大里程碑成果,给人类航天事业带来信心。

1993年,美国、俄罗斯等16国联合启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国无缘加入。可以看出,加入太空探索“精英俱乐部”的门槛很高,既有科学技术门槛,更有政治因素考量。而今,约30年后,中国的太空科技、综合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已取得长足进步,而国际太空合作也随着国际格局的嬗变出现新的动向。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现役空间站,国际空间站预计将于2024年退役。也就是说,到2024年中国空间站或将成为全球唯一的现役空间站。可以想见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发展必将在人类太空探索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在推进协调国际空间合作方面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样值得密切关注的是,美国政府消息人士5日披露,美国政府正在起草一项太空协议,提议设立探月“安全区”,避免相关国家及企业勘探及开采活动发生冲突;在国际法框架下拟定规则,允许企业合法拥有探月过程中开采的资源。据悉,美国正准备将有关方案推给自己的西方盟友。此前,美国曾于2015年通过法律,承认私人企业对外太空开采资源的所有权,但国际社会当前没有任何法律承认类似权利。

将太空探索政治化,追求排他性的经济利益,甚至牵扯进军事安全因素,以“安全区”为名抢占势力范围,这些都是人类太空探索进程中下步可能面临的干涉和挑战。近年来美国的上述单边动向不免引发新一轮太空竞赛的担忧,不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

(编辑:王辉)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