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

与会专家分别就两个分论题“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和“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

来源: 中国日报
2020-05-09 17: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9日电(记者 张怡)5月9日,“疫情防控中的生命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国、荷兰、法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分别就两个分论题“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和“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采用了实体会场和网络会场相结合的形式。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生命权是享有其他一切人权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一切可能救治感染者,保障人的生命权,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权价值理念。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体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切,对人权保障和人类未来的关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付子堂校长还表示,探寻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是人权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希望专家学者献言献智、集思广益,为更好推动全球疫情防控中的人权保障贡献真知灼见。

在“生命权的价值位阶与法律保护”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疫情面前坚持“生命至上”应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立场。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韩大元教授认为,“生命至上”是指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生命是万物的尺度,在世界上没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存在。海南大学程志敏教授认为,生命权不是最低的要求,而是最高的目标。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卓泽渊教授认为,疫情防控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为目的。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认为,生命权不仅是一项消极权利,还应当扩展到积极意义的层面。

对于世界各国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对生命权认知和保护的差异性,与会专家进行了比较分析。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皮特·佩维雷利教授认为,国际社会对防疫方式达成共识的首要基础就是要在“生命”的文化价值观中求同存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教授认为,中国防控工作的突出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认为,我们必须珍视每个个体的生命,这关乎人性底线,如果我们无法守住这一底线,我们将不配称之为人。

在“疫情下弱势群体的生命权保障”专题讨论中,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人权法研究中心齐延平教授认为,生命权不单是狭义生物生命的存续与保护,还在于精神性的有尊严生命存续的制度保护。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荣誉院长克里斯蒂安·梅斯特教授认为,对疫情防控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必须重视其抵御侵犯能力的短板。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认为,实现人权需要社会成本,紧急状态下人权的实现比正常社会运转状态成本要更高,这对政府而言是个挑战。

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权研究会指导的“全球疫情防控与人权保障”系列国际研讨会的首场会议。该话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接下来还将召开五场国际研讨会进行深入交流。

( 张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