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6成以上重点生态工程指标安排到贫困区县

近日,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生态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全市不少于60%的重点生态工程指标安排到贫困区县,并允许向有条件实施的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倾斜。

重庆:6成以上重点生态工程指标安排到贫困区县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2020-05-08 18: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重庆5月8日电 近日,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生态扶贫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全市不少于60%的重点生态工程指标安排到贫困区县,并允许向有条件实施的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倾斜。

据介绍,重庆市生态扶贫专项行动由该市林业局具体牵头,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科技等7个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配合。要求今年内支持有扶贫任务的33个区县实施营造林627万亩、岩溶治理28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580平方公里;选聘使用生态护林员25000人;推动非国有林生态赎买试点10000亩。

主要实施生态工程扶贫,即支持有扶贫任务区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倾斜安排贫困乡村和农户,鼓励贫困人口就近参与工程建设;支持石漠化较严重的贫困区县实施岩溶治理,助推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推进有扶贫任务区县坡耕地、侵蚀沟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生态环境。

实施政策扶贫,即采取林地流转、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用地储备,在部分贫困区县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向有扶贫任务区县足额拨付,督促及时兑付到农户;落实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督促及时拨付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精准选聘和规范管理生态护林员,在建卡贫困户中精准续聘生态护林员、精准开发生态护林岗位。

实施产业扶贫,即结合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等生态工程建设和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发展柑橘、榨菜、中药村、茶叶、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新建和改建核桃、花椒、笋竹、油茶等特色经济林;指导帮助受禁食野生动物影响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调整转产,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活动;推进生态与文旅、养生、养心、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康养产品;支持创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国家森林乡村等林旅融合项目,指导发展森林人家;支持生态产业贷款贴息补助政策,优先帮助贫困地区相关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实施改革扶贫,即扩大森林生态横向补偿改革试点,促进更多贫困区县享受生态资源红利;深化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改革试点,增加试点贫困区县和面积;推进“三变”改革,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扶贫带贫减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改革红利更多惠及贫困群众。

实施科技扶贫,即加大林业科技扶贫力度,抓实“千名专家进千村技术服务”等科技扶贫行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统筹抓好涉自然保护区扶贫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生态扶持政策,对符合自然保护区管控要求的扶贫项目,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科学引导自然保护区内的原住居民开展生产活动。新增生态护林岗位开发指标,优先支持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并具有护林能力和愿望的建卡贫困人员护林。

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生态扶贫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优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就近参与生态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对扶贫重点项目急需开工建设使用林地等手续的,开辟绿色审批通道,优化简化行政审批服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采取“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多种方式,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蒋云龙、刘政宁、董大法)

(蒋云龙、刘政宁、董大法)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