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在此之前,人们还在为“朝阳被列为全国唯一高风险地区”而担忧。这次调整后,朝阳区也降为“低风险地区”,让不少市民长出了一口气。
可以预见,人们生活将逐步回归正轨,从下面这四个普通人的故事就能看出,一个万物生长的盛夏已经到来。
“2个月来,第一次被快递小哥叫醒”
小彭是一个大三女生,因疫情原因,已经宅在家里已经2个多月。
她离开家最远的距离,是小区大门口。隔离期间,快递不能上门,小区在唯一一个大门口设立了快递的自提区。小彭在网上买东西、订外卖,都要到小区门口取快递。
4月30日一早,小彭竟然被许久未见的快递小哥叫醒了,看见了电话那头的“他”。原来,现在北京的快递和外卖员终于能进出小区了。“快递能上门了!”她高兴得发个微博。据悉,在北京大多数小区,快递员手持绿色健康码便能通行,而部分管控严格的小区,还需检查快递员的北京隔离证明,并为其办理出入证。
看着半年未擦洗的窗户,小彭赶紧决定在网上叫个保洁,来一次全屋大扫除,但找了几家保洁公司后,发现五一假期全被订满。看来,大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往日便利的生活正在逐渐恢复中。
“炒股赔,买机票却‘赚’了一笔”
自从在家隔离后,北漂磊哥一直就没听到什么好消息。自春节假期结束,股票一路暴跌,好不容易国内疫情恢复,K线拉回一些,却又受美股影响再次狂跌。
磊哥和妻子所在的公司都缩减开支,每周隔日上班,两个人正好岔开,在休息日照顾五岁的孩子。
看到近来机票价格便宜得像白菜,磊哥在四月最后一个周末,“抄底”了3张北京到三亚的往返机票,想着隔离就隔离,反正之前也是在家办公,该干的事也逃不掉。
正当磊哥和妻子商量从北京去三亚可能需要隔离、准备退票时,磊哥看到了北京防控降级的消息,顿时感觉自己“赌对了”。晚上他再看机票,发现同样的机票价格已经涨了好几倍。
虽然他们不确定去外地和回京时是否需要隔离,还需要打电话询问,但机票价格这样的走势,也足以让磊哥感到一丝欣慰:没想到股票赔了,机票“赚“了。
“餐馆防疫没放松,连共享充电宝都在消毒”
得知北京防控降级后,阿浩赶忙和老同学们约了饭,他们多住在朝阳,之前想约饭,却被“高风险”三个字吓了回去。
假期中,阿浩他们约在了一家朝阳的餐馆。北京防控虽然“降级”了,餐馆的防疫状态却没有解除,一进门就要扫行程二维码、测体温、登记个人信息。
阿浩和朋友坐了一个十人包厢,人与人之间隔离将近一米。餐厅说:这也是规定。
保持高强度防控措施的不只是餐厅。饭吃到一半,阿浩手机没电,刚想到柜台接个共享充电宝,却正赶上陈欧旗下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员工为柜机和充电宝消毒。只见一名带着口罩的小哥,从带有街电logo的背包里拿出手套、酒精消毒巾,上上下下对柜机进行仔细擦拭。
阿浩没有打扰街电小哥,回到包厢吃点东西,晚一点才出去借了充电宝。
回家路上,看到一家家重新营业的店铺,阿浩的心情又好起来。那一刻,他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城市中的“烟火气”。
“在公园里锻炼的老人们,尽情呼吸”
五一假期,老董也不会误了出门锻炼,“你去公园看看,会觉得疫情早就过去了”。但其实他也知道,病毒还在,出门锻炼就是为了提升免疫力。
不是所有老人都很倔强,老董也会戴口罩,“谁不惜命啊”。但他也听说有了新政策:到了户外空旷地方,是可以摘口罩的。所以,公园里的大爷大妈,都会各自找一块宽敞地方,摘了口罩运动运动,做做操,散散步,尽情呼吸新鲜空气。
现在北京公园开的也多了,到了工作日人不多,老董走上半天也碰不到几个人,也能摘了口罩放松放松。他说,“之前怎么买口罩也买不到,现在有条件的话,还能摘下来透气,确实感觉正常生活很快就回来了。”
两个月前,身在疫情之中的人们,一直在畅想疫情结束后的生活。随着北京防控降级,社会恢复程度进一步提升,人们也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的改变。尤其是在五一小长假后,全国或都将步入后疫情时代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