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轮椅上前线——“疫”无反顾的“老兵”马淑焕

来源:新华网
2020-05-05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郑州5月5日电 题:坐着轮椅上前线——“疫”无反顾的“老兵”马淑焕

新华社记者闻有成、李文哲

“无影灯,无影灯下无魅影;柳叶刀,柳叶刀上毫厘争。疫情来,披‘战袍’、守战位,老兵‘疫’无反顾中原谱壮歌……”

抗战老兵田又生有感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马淑焕忍着脚部骨折的疼痛煎熬,坐着轮椅在前线战“疫”,写下了这首诗。

忍伤痛、“屏”本事

今年年初,疫情突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最前沿、最密集的主力阵地之一。

“同志们都上前线了,我是书记不能缺位,必须和他们一起战斗!”马淑焕说。

1月初,马淑焕因脚部骨折打上了石膏,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2至6周。但她却不顾疼痛,让家人给自己穿上特制的大号支具鞋,咬紧牙关坚持工作。

忍痛带伤上前线,马淑焕战“疫”全“屏”本事:指挥负压救护车、N95口罩、防护服、消毒机等医疗物资采购到位;组织建成与本院远程会诊中心、省远程医学中心联通的会诊网络;腾空两栋病房楼共计133间病房,配置252张标准床位,并成立2个发热门诊和11个隔离病区。

“一块屏里,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全院各个科室负责人都在其中。”马淑焕说,通过了解各科室动态,每天开两次业务、班子碰头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全院战“疫”组织精准有效。

铁打的营盘,没有被感染的兵

4月27日,记者在医院见到马淑焕时,她的骨折尚未完全康复,但她坚持自己行走,坚决不让旁人搀扶。

“我的战友们不少参加过抗击非典、甲流等突发公共应急工作,是抗击疫情战场上的‘老兵’。专业的人就要做好专业的事!”马淑焕告诉记者,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一家传染病专科医院。

作为医院的战“疫”总指挥,马淑焕既要对患者负责,也要对所有队员负责。

“医院年轻人多,穿上防护服是战士,脱掉防护服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些80后、90后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疫情,我必须确保他们一个不少地走出病区。”马淑焕说。

为避免内部感染,医院“顶格”标准落实各项防护措施:要求每个科室均设置院感防控监督员,对防护不到位随时纠正,降低暴露风险;病区护理工作全部由护士完成,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传染风险。

榜样如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数占郑州市全部患者人数的一半以上,累计治愈本土患者69人,43天实现“清零”;全院1700余名员工、进入隔离病区492名医护人员零感染……马淑焕说,她为一线战“疫”队员们的成绩感到骄傲,更为他们的安全感到欣慰。

“有你我们很幸福”

奋战在战“疫”前线的日子里,马淑焕时常忙得记不清今天是几月几日、此刻是几点几分,只记得战友们进入隔离病区时还是冬天,一转眼出来的时候已经春暖花开。

“当大家走出病区,又要开始14天的自我隔离时,我只能把给战友们准备的鲜花,放在地上,看着他们这样再捧起,我心中……”

提起战“疫”初告捷时的这一幕,马淑焕的声音变得哽咽,眼泪止不住扑簌簌滚落下来。

“‘战’在‘疫’起,有你我们很幸福!”医护人员们用灿烂的笑容回应她。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