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日本留学报告》发布:中国内地学生为日本国际学生最大生源

《2020日本留学报告》发布:中国内地学生为日本国际学生最大生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26 17: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6日电(记者 邹硕)4月25日,启德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日本留学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学生为日本国际学生最大生源,最青睐城市为大阪、京都、横滨。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日本留学生人数(包括大学院、学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准备教育课程、语言学校)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达312,214人,相比上一年涨幅4.43%。日本出入国管理局数据也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中国内地新增赴日人数从2.28万人增长到4.22万人,同比增长85.09%。

另一组JASSO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5月,日本国际学生前十大来源国均为亚洲国家及地区,亚洲学生占日本整体国际学生总人数的93.63%。在日求学的312,214位国际学生中,83,811人在语言学校就读,3,518人参加准备教育课程,78,844人在专门学校就读,92,952人在大学学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就读,53,089人在大学院就读。

日本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以124,436的人数位居榜首,占比39.86%。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国内地学生人数为94,047人,在国际学生中占比41.18%,位居第一。在语言学校就读的学生中,中国内地留学生有30,389人,占比36.26%,位列第一,其次是越南、尼泊尔和韩国。

作为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首都东京对国际学生来说最具吸引力。JASSO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5月,有116,094位国际学生在东京地区学习,占比达37.18%,是第二名大阪府的4.42倍。据启德留学最近5年的客户服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留学生最青睐的几个城市为大阪、京都、横滨(东京卫星城市)、千叶(东京卫星城市)等。

报告显示,国际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国内地学生专业领域选择人数排名前三为:社会科学(34.71%)、人文科学(20.98%)、工学(16.82%)。

国公立与私立大学,学费区别较为明显,国公立大学的学费约57万日元/年(约合人民币3.5万/年);私立大学的学费文科大约70万-90万日元/年(约合人民币4.5万-5.8万/年),理工科或艺术类为90万-150万日元/年(约合人民币5.8万-9.6万/年)。国公立大学可申请最高达到100%的学费减免。

在主流留学国家中,日本是为数不多的教育“非产业化”国家,留学生享受和本国学生同样的学费制度,同时又可以申请针对留学生的学费减免,以及种类繁多的奖学金。

从种类来说,日本的奖学金大致有两种,一类是贷与型奖学金,一类是给付型奖学金。前者是学习贷款,需要学生毕业后按一定利息归还,一般利息会低于银行借贷利率;后者是奖励性质的奖学金,为表彰和鼓励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而设立。

给付型奖学金根据颁发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奖学金、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奖学金、地方自治体・关联国际交流团体奖学金、民间奖学团体奖学金与学校奖学金。

截止2019年9月,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统计,日本的总人口达到1亿2613万人,同比降低0.2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48.1%,15岁不满青少年人口却只有12%左右,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如何填补,成为解决日本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日本政府不断修改、完善 “外国人研修生制度”,打造可以接受外国人劳动者的良好体制,让日本成为外国人劳动者的“被选之国”。

日本出入国管理局数据显示,在2014-2018这5年间,在日本长期工作签证的中国内地人数,从2014年的142,853人次增至249,544人次,以每年2-3万人次的数量在递增。启德教育日本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如果有在日本就职的打算,入学后可以关注就读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留学生就读比例较高的学校,会针对留学生提供对应的就职帮助。

对留学生来说,如毕业后在日本成功找到工作,需要在入职以后将“留学”在留资格变更为适用于工作的在留资格,目前,“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是在日工作留学生中最为普遍的在留资格,根据就职公司规模及工作内容的不同,拥有5年、3年、1年3个月的有效期限。除此以外,2015年正式执行的“高度专门职”也逐渐为在日留学生所熟悉。“高度专门职”分为学术、技术、管理三类,有1号,2号两个等级。高度专门2是高度专门1的升级版,在留时间也从高度专门1的5年升级为无期限的永驻签证。

(邹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