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铖刚被评为景德镇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古瓷复制

2020-04-26 11: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间御窑”段氏后人段铖刚,于2019年9月被评为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古瓷复制”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传承人的认定及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传承人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传承下去的关键因素,他们贮存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接力赛中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的五大标准指出,被认定人所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祖先所创造的、必须亲自参与活态传承、必须原汁原味地传承、必须自觉传授给后人,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有资格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段铖刚先祖从明末“官搭民烧”时期立足于景德镇到今天已经有380多年历史。段家在清嘉庆时期达到鼎盛,当时的商贾名流为求得一件段家窑口的红釉瓷,不惜重金预定,再等待数月。清光绪时期,段家窑口被清廷垄断,烧制皇家御用瓷器,因此被誉为“民间御窑”。而自幼受百年家学熏陶的段铖刚,也从小就对制瓷技术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先后师从叔父谭根保、胡家旺、向云华,学习利坯技艺、传统制瓷柴窑烧成、传统陶瓷复制工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传承人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时,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与精髓。而段铖刚也始终有自己的坚守,他认为只有守住历史、守住传统,才能守正出新。段铖刚一直坚持用古朴、天然的柴窑工艺和原料,烧出传统的瓷器。而复制古瓷考验的不仅仅是制瓷技艺,要想仿出老器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在里面。因此,段铖刚坚持的近乎偏执的柴窑工艺在古瓷复制中显得尤为重要。原料、配方、技艺只能塑造瓷器的骨骼与血肉,一把最接近自然的窑火才能赋其灵魂。尽管柴窑成本高昂,费时费工,但他乐此不疲,将每一窑视作自己的孩子,满窑、封门、点火、熄火……连续数十个小时守在窑口边,静待每个精灵的诞生。

作为古瓷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铖刚还于2017年9月被全国商务人员职业技能考评委员会评审为高级传统工艺师(陶瓷),他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倾注于古瓷复制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他坚守的早已不是个人情怀,而是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正是这些古法的配方、原生态的松柴、他守正出新的精湛技艺,才让中国的前朝名瓷从内而外得到重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