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大熊猫“七仔”:在秦岭,为爱跑圈

来源:新华网
2020-04-25 20: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西安4月25日电(记者姜辰蓉 李华 李亚楠)大熊猫“七仔”最近有些焦躁,它不停地来回跑圈,脚下两三平方米内的草皮已被磨光,脚爪和尾部也沾满了泥土。

“春天来了,大熊猫开始发情,七仔也表现出了求偶行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梁小龙说,“七仔”是世界上唯一一只圈养的棕色大熊猫,它属于一个更为稀少、古老的大熊猫亚种——秦岭亚种。

不同于普通大熊猫,皮毛本应黑色的部分,“七仔”呈现淡棕色。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兽医院院长马清义说,棕色大熊猫有科学记载的几次发现,都在秦岭范围内。

“棕色大熊猫的出现原因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是其父亲、母亲双方携带的隐性基因重合,导致诞育出棕色后代。也有人认为,这是返祖现象,也许在远古时期,大熊猫的祖代有这种颜色。”马清义说,“目前我们也在致力于揭开棕色大熊猫的秘密。”

“七仔”是从野外被营救回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当时它只有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大,肠道堵塞,脱水严重,经过工作人员的及时抢救和精心照料,“七仔”转危为安,在位于秦岭中的研究中心安家落户。因为幼年的“七仔”很像电影《长江七号》里的角色“七仔”,工作人员就为其取了同样的名字。

大熊猫的平均寿命为25年,今年11岁的“七仔”已是一名成熟的“中年男子”。近期,“七仔”总是守着圈舍墙上的窗户不肯离去,圈舍墙另一边住着一只和它差不多同岁的雄性大熊猫。

梁小龙说,“七仔”最近特别关注隔壁大熊猫的动静,时不时向它发出挑衅的吼叫。“发情期,雄性大熊猫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前几天它们俩就隔墙对吼了一阵子。”梁小龙说。

“七仔”继续在墙边跑圈,直到累得张开嘴巴大口喘气,才踱步到草地中央的水池休息。几分钟后,它又走到墙边开始跑圈。

2018年,“七仔”开始接受自然交配训练。研究人员会刻意把苹果、胡萝卜等吊高或丢在草丛里,让它站起来够着吃或到处找着吃,以增强它的后肢力量、四肢协调能力和辨别气味的能力,激发“七仔”的本能和野性。

今年3月,“七仔”终于与出现发情行为的雌性大熊猫“安安”成功自然交配。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继续为它选择合适配对的雌性大熊猫。大家都在期盼,今年“七仔”能顺利晋升“奶爸”。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