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启动

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25 15: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4月25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等12家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项目正式启动。本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的主题为“医教结合、科学诊疗”,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疾病认知水平,深化创新诊疗模式,倡导疾病科学诊断和治疗。著名主持人尼格买提作为关爱大使积极参与到项目各项公益活动中来。

【第二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宣传海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亚洲ADHD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教授致辞】

据统计,中国儿童青少年ADHD患病率为6.26%,约2300万儿童和青少年患者。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但有7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30%-50%更会持续到成年期。1在我国,公众的ADHD疾病认知不足,,就诊率仅有10%1,且仅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正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心理卫生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南京脑科医院柯晓燕教授在启动会上介绍,“由于疾病意识欠缺,ADHD患儿表现的症状经常被家长误认为是调皮或者好动。老师、家长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也会导致这个问题被进一步忽略。”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我们将全面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党委书记、理事长郭美荐介绍,“通过这一行动,我们致力于通过搭建政府、医院、学校、媒体、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联动机制,改善社会环境,为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此次ADHD关爱周同步启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创新地搭建了医生、教师、家长三方沟通平台,进一步深化“医教结合”模式。在全国各地小学陆续开学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将邀请ADHD领域医生前往全国范围内260所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普及疾病知识,指导老师和家长对ADHD进行初步的筛查、诊断和后续的配合治疗。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崔永华教授与朝阳区教委德育科郭楠老师共话医教结合】

目前,新冠疫情给ADHD患者家庭的就诊和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和挑战。本届关爱周期间,63位ADHD领域的权威专家在微医平台为公众提供免费在线咨询;在公众教育方面,系列公众互动活动也在新浪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启动,通过公益视频挑战赛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ADHD的认知水平。

2020年ADHD关爱周是由西安杨森连续第二年围绕ADHD领域支持的公众教育行动。2019年4月,西安杨森支持开展了第一届ADHD关爱周,期间发布了《中国ADHD治疗愿景》,举行了系列公益科普及宣传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ADHD公众疾病认知。

西安杨森总裁安思嘉表示:“在持续引进创新治疗方案,服务中国患者35载岁月中,西安杨森尤其关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发挥我们在制药领域的专长,我们致力于联合各方力量,为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带去更创新和优化的疾病解决方案,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