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日专题直播在中华航天博物馆启动

航天日专题直播在中华航天博物馆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24 17: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4日北京电(记者 赵磊)今天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今天上午,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航天日专题直播在位于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的中华航天博物馆启动,同时,丰台区联合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同步开展科普课堂、航天线上答题竞赛等系列活动,为广大航天爱好者和中小学生提供普及航天科普知识、感受航天精神、传承航天文化的平台。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发祥地,丰台区有着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赫赫有名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就坐落于此。航天一院是我国最大的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研制基地,航天三院是我国飞航导弹事业的发祥地。同时,中国航天史上很多开创性的第一,如中国最早的飞机修造厂、第一所飞行航校,都诞生在丰台区。一直以来,丰台区围绕航天主题,举办“科普资源牵手工程”“魅力丰台科普行科普惠民”等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通过专题展、航模体验、微话剧展演、社区科普展览等多样形式,让学生与航天更“亲近”,助力航天梦想,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中华航天博物馆“云春游” 广泛传播航天文化

今年,丰台区创新航天日活动形式,联合中华航天博物馆线上直播开馆,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云春游”体验,持续输出航天文化的魅力。

直播活动在博物馆员工向钱学森铜像敬献花篮仪式中开始,深切缅怀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代航天人为我国科学事业、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镜头转向《请历史记住他们》的巨幅油画。“这位是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组织上要他隐姓埋名长期从事核武器研究时,他坚定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郭永怀,这位空气动力学家,牺牲于直升飞机坠毁事故中,遗体烧毁,但紧抱在怀中的绝密资料公文包却完好无损……”讲解直播进行到这里,网友们纷纷留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加油!”“向航天人致敬”。

今年同时是“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直播中重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场景,引领着观众的思绪,重温了那段令人难忘的激情岁月。伴随着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展现在观众眼前。在博物馆重要藏品——首个航天日当天天安门广场升起的那面国旗旁,工作人员合唱航天人追梦之歌《飞天利剑》,至此,此次直播落下帷幕。

“游客在线下游览时只能听导游讲解,但在直播间里,他们可以随时‘留言插话’。”讲解员说,“这是博物馆数字化新方式,能让航天文化真正走到大众身边。”

航天院士“云科普” 助力航天精神薪火相传

同时,位于丰台区的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航空教育活动也在陆续展开。黄瑞松院士、刘永才院士开设云端航天科普讲堂,用一连串科学问题和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孩子们传递载人航天的梦想。此外,三院突破传统“问卷式”答题模式,创新性引入游戏思维,给社会大众带来航天科普“头脑王者”线上竞赛。据三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竞赛精心设计成双人对垒闯关答题模式,参与者可通过不断学习和闯关,提升自己的段位以获得更高的排名,寓教于乐,增强学习的愉悦体验,通过正激励,有效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支持航天,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