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封企业感谢信知道达内学员有多厉害?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4-16 11:40
2020-04-16 11: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企业复工,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给招聘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以软件开发岗位为例,今年4月份岗位招聘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6%,校园招聘更是锐减了近50%,对大学生就业签约造成沉重打击。但事物不总是像一个方向发展,根据达内软件人才中心的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达内全国学员就业平均薪资年薪超过10万大概占20%,月薪过万占8%,疫情下招聘市场遭遇“倒春寒”,达内学员却取得了如此成绩,原因何在?从最近达内收到一封企业的感谢信,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日前,来自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对达内的一封感谢信,企业表示:达内同学自入职以来表现突出,服从企业管理,工作认真踏实,思维创新能力优秀,沟通协作能力极佳,得到了企业和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评为2019年度优秀员工!这让达内教育集团的员工深受鼓舞,工作干劲更大了。

在达内公司内部一直崇尚“学员至上,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达内教育集团董事长韩少云曾说,达内引以为傲的不是漂亮的财务数据,也不是获得各种荣耀与光环,而是帮助年轻人成功地实现了一份好工作的职业梦,企业对学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那么达内是如何把懵懂无知职场菜鸟培养成倍受企业青睐的高薪人才的呢?

1、严格的考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各种活动提高学员的表达演讲能力

来过达内学习的学员都知道,达内上课时间与企业上班的时间一致,原则上严禁迟到早退,考勤严格堪比中学生,项目经理24小时在线解疑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严格的考勤管理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快速地帮助学员建立严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在未来的达内学习是否成功至关重要;二是,杜绝散漫自由习惯,适应未来工作后乐于服从企业管理的习惯。

每天达内开课之前都会安排3-5名学员在老师和同学面向晨讲,晨讲的好处很多,一来检测学员前一天的学习成果,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二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这些能力在未来学员毕业面试时和进入公司发展时非常的重要,程序员的工作多半都是需要与人配合的工作,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这些软实力对一个程序员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当然,除了晨讲以外,达内还会安排周末的大咖演讲、每日作品练习等等。

2、项目峰会锻炼学员的实操能力,各种竞技活动促进学员团队协作能力

软件开发技术学习是一种技能学习,技能的学习关键在于真练实操。达内学员除了上课,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以外,要参加各种项目峰会,学生要在项目中进一步学习所学的知识,通过实战真正理解所有知识的应用。一般在达内4个月的学习过程中,达内学员至少要练习几十个小项目,1-3个大型的商业项目。正是这个项目量的演练,才有学员毕业时,每个学员起码有1-2万行代码量的开发经验。在达内,“打铁还需自身硬,功夫用在平常”是学员学习一直崇尚的文化。

除了个人参加一些日常的项目训练外,达内会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达内组织的各种技术大赛,小组比拼等活动,在充满挑战性任务下培养实操能力,在团队配合下学习别人实操的长处和思路。良性竞争氛围更能激起学员求知欲和学习欲,让学习的学习更投入。比赛和小组比拼更接近于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这对学员未来在企业里快速上手,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听听企业对达内学员的评价】

3、职业素质课与企业人才服务,提升学员求职能力和增加面试机会

临近学员毕业前一个月,达内会加重安排职业素质课,提升学员求职面试的能力,包括简历指导、模拟面试、面试辅导等等,这些会切实地帮助学员提升面试能力和积累面试经验。举个例子,达内职业素质课指导学员面试,除了介绍一些面试的礼仪和注意事项介绍外,达内还会教学生通过面试准确了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能力,让企业看到学员与企业需求的匹配。这样大大提升简历的面试通过率。

如果把达内学员比作达内产品的话,企业青睐达内学员一个原因就是产品质量过硬,学生软硬实力俱佳。但吸引大量企业和达内密切合作除了学员的原因外,还有达内会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系统化的选才服务,从点对点的企业人才推荐,到批量需求的企业人才订单,从满足企业个性需求的1对1的企业双选会,到满足众多人才需求的专场招聘会,均体现了达内的人才服务由点到面,由个性到群体的细致和层次化服务。

成功可以复制,越来越多的学员通过达内实现了自己的IT梦想,实现高薪就业,企业也招到满意的人才,对达内的教学水平,学员的技术能力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未来,达内会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用人诉求,创新招聘形式,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学员和企业实现找工作和招人才的“双胜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