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科技部通过官网发布最新完成的我国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分析报告。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R&D经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经费总量接近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071.8亿元,增速11.8%,经费总量及增长速度位列世界第二。
与高速增长的科研投入相比,国内科研采购缺乏有效监管、服务手段,市场恶性竞争频发,给科研生产安全埋下隐患。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等,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使用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4月10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阳光采购管理平台宣告上线试运营,受到行业广泛关注。项目一期将实现供需双方的需求对接、资产管理、物流管理等功能,全面提升科研物资采购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助力科研采购工作和决策工作从“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采购乱、监管难、核算难”等行业痛点将宣告结束。
七大创新建平台,打造史上最严品控体系
中检院“阳光采购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信用信息+交易大数据”为核心,逐步实现对科研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的智慧化赋能。据平台技术负责人介绍,中检院阳光采购管理平台的建设在以下七大方面实现创新:
模式创新:平台创造性地将电商模式与院内ERP融合,构建互联网时代的线上采购、线下配送、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的新型科研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交易大数据:改变传统、单一的供应链运行模式,基于交易大数据资源池,产品数据资源库,逐步推动试剂采购、业务运行、资产管理数据的深度融合。
信用信息库:构建信用供需体系,通过供应商资质、交易行为、评价行为等持续建设供应商信用信息库,进一步形成供应商信用模型,推动构建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采购管理机制。
领导驾驶舱:基于多元异构大数据,构建物资采购综合管理中枢,实现市场机制与系统科研的有机结合,提高库存周转效率,实现“零库存”。
六重品控体系:通过准入审核、全供应链、产品验货品控等六重防护,打造史上最严科研物资品控体系。平台采用“一物一码”新模式,配合采购交易大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展示,实现采购交易全流程监管追溯及商品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供应链金融服务:建立金融支付系统,全面连接人、货、物;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缓解供需双方资金压力,缩短账期,推动资金快速流转。
专有冷链物流体系:平台不仅解决管理难题,与之配套的冷链物流、仓储、配送等定制服务将打通科研保障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科研一线的实际应用。
推进阳光采购全国一盘棋,树立行业示范标杆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初,中检院与国药国华旗下北京国势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中检院“阳光采购管理平台”的项目开发工作,推进落实《“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深入实践科技领域“放管服”工作。项目承担单位国药国华相继承担“国家医改监测平台”、“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等国家级、省市级重大智慧医药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医药信息化建设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积累。
通过阶段性测试及检验后,项目二期将推出采购大数据挖掘及可视化展示、领导驾驶舱、基于物联网的可视化智能仓储管理、在线电子合同签订、在线招投标管理等子系统模块,充分满足用户功能扩展及升级需求。本项目将于今年六月完成交付,通过成熟技术和多维创新,国家级供应链管理平台样板工程呼之欲出,科研物资阳光采购全国一盘棋大势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