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网校搭建“空中课堂” 用“同一间教室”助推教育公平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4-15 10:43
2020-04-15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疫情期间,在清北网校与福州鼓楼小学开发的“空中课堂”,挤进了超过7万名学生。其中除了沿海城市的孩子,还有来自甘肃岷县、陕西延安杨家岭等贫困山区的8000名孩子。地隔南北、贫富不一的孩子们,在一个偶然契机中,坐在了“同一间教室”。

2月初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为了兼顾防疫与教学,纷纷开启线上网课。在福州核心的鼓楼区,教育部门特地选拔出152名教师,通过字节跳动旗下的清北网校直播系统,共建“空中课堂”。

参与在家学习的除了鼓楼区的近7万名小学生,还有鼓楼区定点帮扶学校的学生,来自甘肃、陕西等偏远山区的8000名孩子。

帮扶地区南平松溪县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刘肖然听说可以听直播课,就兴冲冲地坐在桌前,可没想到屏幕里的老师们“讲得有点快,有点听不懂”。

发现这一点,肖然决定提前预习,可她没有借到语文的教科书,不像城里的孩子有打印复印一体机,肖然没能将课文、讲义打印下来,只能在屏幕里预习,将重点一字一句抄在本子上,再对照着回放的直播课学习一遍。

适应直播课的节奏后,肖然也留意到了它和往常课堂的不同之处。英语课上,肖然发现连“复述一遍课文”老师都是用英语表达的,全程没说普通话。这是肖然上的第一节全英文课。

清北网校的“空中课堂”打破了横亘在肖然眼前的教育壁垒,让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屏幕为载体,流动在各个角落。

不仅老师可以在线授课,实时管控直播间、查看上课人数和统计分析课程数据,学生也可以在移动和PC等多终端便捷上课,提前预习课堂知识点,在线评论与老师进行互动,之后还可以反复多次观看直播回放。

清北网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止空中课堂,清北网校之所以开展在线教育、组建AI课程团队,也是希望通过互联网提升教学效率。解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是我们想解决的教育难题。”

作为清北网校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付永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证了教育发展的各个形态——从线下、录播以及现在的在线直播。2019年加入字节跳动后,付永的教育理想便是通过在线教育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

当了十几年一线数学老师,付永深深感到线下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个老师的半径可能就是几百个人,能影响的学生十分有限。”付永感叹。而在线教育一个寒暑假就能触达成千上万的孩子,全国各地的孩子都有,这让付永开始感叹在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

除了数量上影响的学生增多,在付永看来,通过线上技术,在线教育通过数据让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比如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值,通过 数据去匹配学习资料,课上讲了3个难度层级的考法和解法,按一个键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去布置习题。”对付永来说,在字节跳动的在线课堂里,他体验到了在线场景为教学效率带来的实质提升。

另外,在线教育另一个好处便是解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

付永提到,他想起自己课堂上一个互动、抢麦特别积极的小姑娘,看名字才发现她来自新疆。后续他还陆续发现,班级里还有来自内蒙、东北、西南各个地方的学生。“(在线教育)会让孩子的视野扩大,以前大多数一个村一个镇,想象不到外面的世界,没有认知没有意识。而在线教育可以通过技术拓宽孩子的眼界,让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更多。”付永谈到,“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况都很感慨,选择加入字节跳动,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理念相合,觉得我们在做的这件事真的可能改变一些孩子的人生。做教育这么多年,很想把这件事用更优的方式做成、做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