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中国公众对这种病了解多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04-11 07: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们常说,人老了,动作自然就会变慢,但是动作迟缓的老人们,也可能得了一种病:帕金森病。

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的帕金森病状况不容乐观: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日渐增多,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预计到2030年,全球一半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国,达到500万人。

“帕”这种病的另一个现实,正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蒋雨平教授所说,帕金森病在我国处于就诊不及时、延误诊断率高、治疗率低的状态。

大约1/4的病人出现误诊

医学史上最先描述这种疾病的是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定为“世界帕金森日”,这一天是帕金森医生的生日;这种被他描述为“震颤麻痹”的疾病,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帕金森病。

每年的世界帕金森日,会有 “要让爱不再颤抖”之类的主题活动出现,然而,颤抖绝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状。

广州媒体一年前曾报道一个男子驼背7年,以为是腰椎疾病,手术后症状没有改善,最后才被确诊为帕金森病。

北京、西安、上海三地的一项帕金森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仅有3.75%的患者初发病时意识到自己患病,帕金森病误诊率高达23.5%。换句话说,近1/4的病人出现误诊。

误诊率高的原因在于帕金森病起因复杂,而且它的早期症状很容易被误作是人们变老之后的正常现象,比如,走路不稳,动作变慢,颤抖等等。这种“被正常”的情况导致病人就诊率低,甚至漏诊频发。

很长一段时间,帕金森病在我国被称作“抖抖病”,许多人认为,只要出现抖动就是帕金森病,反之,不抖的话,就不是帕金森病。

关于这个误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肖勤教授强调:第一,手抖的并非都是帕金森病,第二,帕金森病并非都出现抖动。

她介绍,大概70%左右的帕金森病人是以手部的抖动,其次是以腿部的抖动作为首发症状,但有20%到30%的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不出现抖动。

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中,有三种典型的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即静止时发生抖动)和肌强直。其中,运动迟缓或动作变慢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而不是“抖动”。

疫情加重了焦虑等非运动症状

“帕”病复杂且狡猾,仅从症状看就分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很好理解,就是行动上的变化,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等。

非运动症状更复杂些,因为不能从病人的外在行为上得到直观的体现,藏匿得更深,目前科学家们总结的非运动症状大概有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障碍,以及疼痛、疲劳,胃肠道症状,认知障碍等等。

这些非运动症状,可能在病人外在的运动症状出现前就已显现,而且会“陪伴”在病人的整个病程中,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新冠疫情暂时关停的部分医院门诊几乎都已恢复,一些神经内科医生发现,来看病的帕金森病人中,不少人出现睡眠,焦虑甚至抑郁症状。

比如,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春风教授发现,这段时间帕金森病人的非运动症状方面,如睡眠问题、情绪问题等比以往突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承欧梅教授说,她所在医院的帕金森专科门诊“复工”后,来就诊的第一个病人就出现疼痛加重的症状。

而即便在新型冠状肺炎期间,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陈燕教授也发现,来就诊的帕金森病人中,抑郁焦虑的情况不少。

陈燕说,焦虑症状的病人表现为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而抑郁症状的表现则是淡漠、忧郁和悲哀,比如老是觉得自己身体比较差,非常不舒服等等。

提高生活质量是核心目标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办法来逆转病情,也无法治愈。

目前位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有三个目标:控制运动症状、改善非运动症状、防治运动并发症,而这所有的目标都聚焦一个方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为这种疾病是慢性病,理论上不影响病人的寿命。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自确诊后平均期望寿命可长达17年。

要在这场持久战中获胜,接受专业医生的规范治疗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在医生的帮助下,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并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叶民教授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均衡饮食,可多吃点杂粮和瓜果蔬菜,尽量减少动物脂肪,因为高脂肪的饮食会造成肠道很多负担。同时,要适当补充奶汁和豆汁,防止骨质疏松,因为很多帕金森病人确实有骨质疏松问题。

其次,要大量补充足够的纤维素和水,防止便秘。帕金森病人中,有90%的患者到了中晚期都有严重便秘,非常痛苦。

此外,食用吃酪氨酸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芝麻、南瓜子、脱脂奶等。还可以吃点含硒的食品,如蚕豆、绿茶、红葡萄酒,以及鱼虾类食品。

蔬菜中的豌豆、大白菜、南瓜、韭菜、番茄、红辣椒等,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硒,以及有益的维生素,都是适合抗“帕”的健康食材。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