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戴口罩引发中美观念冲突---疫情中留守美国的小留学生父母亲述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0-04-10 09:21
2020-04-10 09: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两周前,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儿子学校传的照片,引来不少朋友关心,大晚上闺蜜还发来语音:“你发的照片,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别告诉我,美国人都戴上口罩了?” 我这个朋友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工作生活过十几年,她这个惊讶,我现在看,一点都不意外。孩子爸说:不就是老美戴个口罩,至于吗?我说:真的至于!

要从我家有个小留学生说起。儿子15岁,老大不小的,正是让人操心的时候。去年开始到美国读高中。他是从小比较有主意的孩子,喜欢动手探索,所以我们差不多在他读初一就决定让他出国读高中。孩子住的集体宿舍,每天基本上是学校、宿舍两点一线,上课、写作业、搞活动,自己安排得倒很充实。平常,我们一家人各忙各的。但一到周末,固定地要开家庭会议,提前定主题,我们管它叫Dear Time,已经是坚持下来的家庭传统。就算孩子出国了,还可以比较轻松地关注到他的思想动态。

今年春节前,国内疫情爆发,美国还没什么病例,我们也不是太担心。后来国外病例逐渐增多,出于预防,我在给孩子快递托福考试书的包裹里塞了100只口罩,想着让他平常出门都戴上,有备无患。快递显示包裹收到后,我就微信儿子:“书收到啦?里边有口罩,明天开始戴着出门吧。一天一只,能管三个月呢。” 说完,我自己感觉轻松好多,在家隔离的日子,感觉口罩和空气一样重要。微信那头久久没回音,半夜来一条:“妈,我们这里没人戴口罩,应该是生病才戴,戴了也没用”。我没回他,直接在三人群里把那个周末的家庭会议主题建议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但儿子把议题改成了:论要不要戴口罩。

我记得那天是国内3月1号早上,儿子在威斯康星的时间是晚上,我们就直奔主题了,论要不要戴口罩。我的核心观点:国际疫情形势在变化,美国病例也在增加,必须加强防护。欧洲扩散那么快,就是不注意隔离和个人防护导致。所以,出门必须戴口罩,最好在宿舍人多的地方也戴。儿子观点:那是在中国,美国和国内不一样。美国没有戴口罩文化,生病的怕传染给别人才戴上口罩,没病的人不用戴。您没看见纽约戴口罩被推下地铁的新闻吗?戴上口罩,就是告诉别人我有毛病,请自觉离我远点。您觉得好吗?他爸说:按照中国的防疫经验,该戴;按照美国的国情,可以不戴。他倒是做了个老好人,不解决问题啊。我试图再给孩子讲戴口罩的必要性,居然还说不通了。最后,他来了句:“妈,您不会理解的。我还要写个东西,先挂了啊。” 然后就真的挂了,我郁闷了一天。

三月以来,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美国疫情发展更是令人意想不到。我和他爸每天神经崩得特别紧,甚至有了新的作息习惯,每天五点多就醒,醒来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不是上厕所,是先在手机上刷一遍美国最新疫情,尤其是威斯康星州的CDC数据和密尔沃基的相关新闻。思来想去,还是不行,还是得发动孩子戴口罩!

上网搜索,欧美人不戴口罩,网上有大量分析。除了文化原因,美国人也不会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选择让自己不舒服。这一点,留过美的张文宏医生也专门讲过。可孩子小,出门在外,安全是第一位的,保护自己无可厚非啊。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最重要的是,根据中国的防疫经验,戴口罩确实有用。

晚上,我们几个私下联系比较多的家长在线上讨论了好几个小时,原本希望能互相说服在美国不戴口罩也可以,但最后还是一致认为:戴口罩最安全!因为这病毒,潜伏期无症状也会传染,你不知道身边那个毫无症状却没戴口罩的人,是否得了。所以,只有所有人都戴口罩,才能互相保护。我们确信这点能说服美国人,包括学校的领导和美国的家长们,当时已经半夜12点,想到正是美国白天,我们不睡觉,直接与宿舍威斯康星国际学院的老师取得联系,希望能直接与学校沟通,希望说服美国的老师和家长。宿舍老师看到我们家长焦虑成这个样,心情也很沉重,说他们会想办法,第二天就是家长会,学校国际部几位负责人都会参加,建议我们家长也可以到时提出来。之前,宿舍老师给家长们建有一个微信群,有家长在微信群里已经提出来过,希望督促孩子们出门戴口罩,老师的答复也是基于文化分析,担心引起负面排斥。我们几个家长,连夜写了一封联名信,请求学院和学校保护中国学生统一佩戴口罩不受歧视,孩子安全健康第一。

第二天家长会,我们有备而来,比较兴奋,争先恐后说担忧、提建议。可现实是,不但没有机会说服美国家长,我们连学校的这几位负责人都未能说服。虽然家长会公布了很多有关防控措施的重要议题,稍觉安心。但口罩之争,还悬在那里,文化差异带来的挫败感,在家长中间蔓延开来。

“他娘亲,快看微信!”一大早,孩子爸就说道。我打开微信群,就看到故事开头的那张照片。学院发布了一则消息:近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多一些防护总是更安全。孙院长把口罩送到了每一个员工的手上,从今天开始,所有员工全部戴口罩,阻断外界一切感染源。这一刻,我如释重负,心里一颗石头落地!感谢之余,我们知道这一举措在美国非常超前,能做通美国员工戴口罩的工作也相当不简单!

3月22号的家庭会议,我把主题定为:是什么让美国老师愿意戴上口罩?爸爸说:“那必须是被你们这群妈妈们搞的没办法啊。不要以为你们说服了他们,只是他们迁就了你们”。儿子说 :“我和我爸观点一致。难受自己,保护大家”然后,还幽幽来一句:“妈,您锲而不舍,精神可嘉啊!”我拒绝和这爷俩斗嘴,只说“结果最重要!”

虽然嘴上不服,但我心里对孩子宿舍这个团队非常感激。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对我们家长的理解,才放下了固有认知。我不由想起,很久前孩子爸说过:“家哪里是讲理的地方。我只负责怎么爱你们娘儿俩”。想到这里,心里暖暖的。

当初一次活动认识了孙建国院长,最终选择了全托管这样的留学方式,然后遇到了这群好老师,是一种幸运;也因为孩子们的选择,我们全国各地的几位家长,能聚在一起,这是另一种幸运。疫情面前,唯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战胜疫情,不能单靠科学、单靠理智,更需要的是爱。希望大国领导人也能放下偏见,放下执拗,真正关心人的健康和安全。东方也罢,西方也好,病毒无护照、无国界,爱也无国界。期待疫情早日过去,期待春暖花开。 无论何时何地,安全和健康是对孩子最大的祝福。也希望孩子们经过这个灾难性历史事件,变得更加成熟,获得内在成长。

(讲述者,小留学妈妈,孩子目前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一所高中,疫情期间留在学校宿舍威斯康星国际学院继续学习和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