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初心和使命

2020-04-07 09: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1年春,冰雪还覆盖着大青山北部的白云鄂博草原,白云鄂博开往包头的绿皮车上有一群身穿黄色防护服的探伤工正准备在沿线的西小沟站下车,他们要从西小沟站徒步探伤走回工区驻地西斗铺站,站间距离11公里。他们每个人都穿的鼓鼓囊囊,外边还裹着绿色的军大衣,戴着只能看到眼睛的棉帽子。那是我刚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一转眼10年了,这群人我最熟悉不过,这是我并肩作战的同事,也是我们包头运营维管段最可爱的员工。

2013年秋,探伤工区的小菜园丰收了,茄子辣椒西红柿,土豆白菜大萝卜,应有尽有,盆满钵满。探伤工区这帮小伙子是很热爱生活的人,大青山以北的土地并不肥沃,加上冬季时间长,很多蔬菜都不适合生长,他们反复的试验,从周边牧民家里买羊粪,开车去固阳县和包头市买菜苗,功夫不负有心人,培育的各种蔬菜都是大丰收,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餐桌,还大大降低了工区的伙食费。出门在外吃饱不想家,探伤作业虽然很辛苦,但生活必须是多姿多彩的,这也是这群人的共识,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2015年冬,包白铁路腹地出现强降雪,膝盖深的雪掩埋了钢轨,包头运营维管段充分发挥综合维管段的优势,集中工务、电务、通信三个专业100余人清理积雪,探伤工区的人也放下探伤仪拿起铁锹、笤帚扫雪。但他们知道这还远远不够,清理完积雪他们还要尽快恢复而且是加密探伤作业,排除因冰冻造成的断轨隐患,为工务作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冬季作业对铁路探伤工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既要保暖又要推着仪器走10多公里,大家徒步探伤完都变成了“雪人”,都相觑一笑。

2018年夏,百年不遇的暴雨山洪侵袭了包白铁路,桥梁冲毁、路基冲空,131公里的包白铁路上400余人的队伍在抗洪抢险指挥部的调度下,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探伤工区的小伙子们又一次拿起铁锹、扛起沙袋,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大家都知道抢险完毕后的加密探伤作业才是他们的巨大挑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正线和道岔的仪器探伤、手工探伤检查作业,排查钢轨的“内伤”,那段时间大家的脖子和胳膊都晒脱了一层皮,但探伤的脚步从没有停止。

2020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回家过年的员工暂时无法返岗,工区仅有的4名值班人员扛起了全线探伤工作,原来的轮班探伤不得不压缩为连续探伤,大家不仅没有怨言,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探伤分析质量。除了户外作业,工区驻地的消毒、分餐、量体温以及给将要返岗的员工设置隔离间等工作一样都没有落下。

10年来,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逆行,在炙热的酷暑中前进,从来没有停止过探伤的脚步。包白线131公里正线,哪里有坡道、哪里有曲线都在他们的脚下丈量。有人管他们叫“钢轨内科医生”,给钢轨拍X光,看钢轨的“心电图”都是他们的看家本领。10年来,很多人从当初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现在娶妻生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10年来,探伤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工区小伙子们晒得黝黑发亮,还自嘲道因为不想“白活”。

2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二分之一,2万公里早已冲出大气层,身处浩瀚的太空,但是这群人徒步走了2万公里,却还留在原地,用脚步守护包白铁路安全畅通,用脚步丈量初心和使命。(卫前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